莎士比亚笔下的N种死亡方式
*漫游莎翁戏剧,梳理书中人物的死因
*文学、艺术和科学中“血腥”的一面
*重现伊丽莎白时代伦敦街头和剧场的真实情景
*瘟疫、毒杀、战争……不同时代对死亡的定义有何不同?
莎士比亚悲喜剧中都总有人受伤或死去,这些最具戏剧性的死亡场景至今依然在新的舞台上重现,一如400多年前那样震撼人心。
这些死亡形式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实的,是否有科学依据?
本书结合伊丽莎白时代伦敦的背景,逐一叙述莎士比亚笔下丰富多样的死亡方式:被蛇咬致死,是否像莎士比亚所说的那样平静?睡眠不足会杀死麦克白夫人吗?真能把毒药倒进人耳朵里杀人吗?
全书以复原数百年前伦敦剧场(以及街头、刑场)和莎士比亚真实形象拉开序幕,逐一展示伊丽莎白时代的大屠杀、毒药、剑术和流血事件,甚至是被熊咬伤的情况。
看完此书,你是否也会心生侥幸:还好不是生在那个时代?
凯瑟琳·哈卡普 (Kathryn Harkup),化学家、科学传播者,也有“吸血鬼学家”的美称。在纽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从事博士后研究。著有《砷: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毒药》《制造怪物: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畅销书《砷》入围国际侦探小说界的大奖麦卡维提奖(Macavity Awards)和英国医学会(BMA)图书奖。
译者简介
余梦婷,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译著有《吉尔伯特·怀特传:<塞耳彭博物志>背后的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