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的語言

联合创作 · 2023-10-05 07:06

身體的語言─從中西文化看身體之謎關於身體,我們如何認識?如何陳述?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發展出來完全不同的認識與判斷,好比古希臘醫學與古中國醫學對人類身體的想像就大相逕庭,前者重視肌肉,後者強調穴脈。千百年來,中西醫各自對身體形成一套觀察與治療的語言,兩者間有何異同,演變至今是否有相互為用的可能?本書從典籍、學理爬梳中西醫源流,探索身體的語言,是一本特別的書。

Top

內容簡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李建民 導讀推薦 /中研院院士暨故宮博物院院長 杜正勝

是什麼造成了活人與死屍的不同?生命的存在可由感官察知,但卻也一直無法為我們所充分理解。我們可以清楚看見一個人在跑步、停下腳步、回頭、臉色轉白時之活力的變化﹔我們可以從明確的語彙、音調的暗示中聽出生命細膩的力量﹔我們甚至可以用手指在手腕上感覺到生命力的律動或流動。但是,生命的謎題依然存在。在醫學的歷史...

身體的語言─從中西文化看身體之謎關於身體,我們如何認識?如何陳述?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發展出來完全不同的認識與判斷,好比古希臘醫學與古中國醫學對人類身體的想像就大相逕庭,前者重視肌肉,後者強調穴脈。千百年來,中西醫各自對身體形成一套觀察與治療的語言,兩者間有何異同,演變至今是否有相互為用的可能?本書從典籍、學理爬梳中西醫源流,探索身體的語言,是一本特別的書。

Top

內容簡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李建民 導讀推薦 /中研院院士暨故宮博物院院長 杜正勝

是什麼造成了活人與死屍的不同?生命的存在可由感官察知,但卻也一直無法為我們所充分理解。我們可以清楚看見一個人在跑步、停下腳步、回頭、臉色轉白時之活力的變化﹔我們可以從明確的語彙、音調的暗示中聽出生命細膩的力量﹔我們甚至可以用手指在手腕上感覺到生命力的律動或流動。但是,生命的謎題依然存在。在醫學的歷史發展中,有個深邃的謎。我們通常認為人體結構及功能是舉世相同、全球一致的真相。不過,一旦回顧歷史,我們對於真相的看法便不禁有所動搖。不同醫學傳統對於身體的敘述通常有如在描述彼此相異、而且幾乎毫不相關的世界。本書就中國與希臘醫學在觀念與方向上的歧異,指出了一條清楚明確的道路。

栗山茂久(Shigehisa Kuriyama)教授是哈佛大學科學史博士,曾在京都的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講學與研究多年,專攻比較醫學史。大約三年前栗山教授被哈佛大學挖墙角,目前任教於東亞系與科學史系主任、赖肖尔文化史讲座教授。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