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诸神的本性
本书是西塞罗写于公元前45—前44年的对话体哲学著作。他在本书中坚持“新学园派”的怀疑主义立场,以“神存在与否”这一问题为起点,进一步阐释了神的形象、家园或居所及生活方式等具体问题,分别考察了伊壁鸠鲁派原子论的神学观和斯多亚派的泛神论,揭露了前者思想的无神论实质和后者思想的命定论归宿,从根本上研讨了处在共和制到帝制剧变中的罗马所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即公民的道德行为和幸福生活是否能够奠定在神学乃至宗教之上。具体说来,他在书中设置了四位主要人物,即威莱乌斯(Velleius,伊壁鸠鲁派)、巴尔布斯(Balbus,斯多亚派)、科塔(Cotta,新学园派)和西塞罗(中立者)本人,以他们之间的对话展现了从立论、驳论到“存疑”(epochē)的怀疑论思辨逻辑。因为他们的对话持续了三天,所以全书正好分为三卷。第一卷是威莱乌斯阐述伊壁鸠鲁派的神学观,既承认神的存在,...
本书是西塞罗写于公元前45—前44年的对话体哲学著作。他在本书中坚持“新学园派”的怀疑主义立场,以“神存在与否”这一问题为起点,进一步阐释了神的形象、家园或居所及生活方式等具体问题,分别考察了伊壁鸠鲁派原子论的神学观和斯多亚派的泛神论,揭露了前者思想的无神论实质和后者思想的命定论归宿,从根本上研讨了处在共和制到帝制剧变中的罗马所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即公民的道德行为和幸福生活是否能够奠定在神学乃至宗教之上。具体说来,他在书中设置了四位主要人物,即威莱乌斯(Velleius,伊壁鸠鲁派)、巴尔布斯(Balbus,斯多亚派)、科塔(Cotta,新学园派)和西塞罗(中立者)本人,以他们之间的对话展现了从立论、驳论到“存疑”(epochē)的怀疑论思辨逻辑。因为他们的对话持续了三天,所以全书正好分为三卷。第一卷是威莱乌斯阐述伊壁鸠鲁派的神学观,既承认神的存在,又称神对于人事“无所作为”;“新学园派”的科塔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斥责,指出否认“神意”无异于摧毁道德原则的根基。第二卷是巴尔布斯关于斯多亚派神性思想的论述:神统摄万物,照料每一个人。第三卷有佚失,但从现存文稿可见,科塔重点驳斥了斯多亚派关于神存在的理性论证,强调了“自由”对于幸福生活的重要价值。总之,本书“论诸神的本性”可以从根本上被理解为“论公民的道德基础”。
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哲学家、演说家和法学家,出身于古罗马的骑士家庭,以善于雄辩而成为罗马政治舞台的显要人物。从事过辩护人的工作,后进入政界。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的代表作是《论共和国》和《论法律》;在哲学方面的创作有《论善恶之极》,《论诸神的本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