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的政治哲学

联合创作 · 2023-10-07

章太炎的著作博大精深,极为复杂,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著作揭示了中国与全球现代性中普遍存在的经验:新与旧同在、民族特殊性与超验普世性并举。

本书聚焦于近代国学大师、思想家、革命家章太炎的著作和思想,并且是在中国受到全球资本主义现代性冲击的社会背景下考察章太炎著作的意涵。

作者慕唯仁作为研究汉学的西方学者,不同于通行的以训诂和语义为基础的研究,而是以其独特而新颖的视角,抽取“抵抗”作为本书研究的关键词,将章太炎著述和思想置于西方哲学和晚清思想的对话语境之下,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对于那些研究晚清思想史的中国学者而言,具有学术意义和参考价值。

慕唯仁(Viren Murthy),芝加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历史系副教授,北京大学博古睿学者。

研究范围涵盖中日两国的近现代思想史。著有《章太炎的政治哲学:意识之抵抗》(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Zhang Taiyan: The Resistance of Consciousness. Brill,2011),与刘纪惠合编《马克思主义在东亚》(Marxisms in East Asia. Routledge, 2017),与Fabian Schäfer、Max Ward合编《对抗资本与帝国:再思京都哲学学派》(Confronting Capital and Empire: Rethinking Kyoto School Philosophy. Brill, 2017),与Axel Schneid...

慕唯仁(Viren Murthy),芝加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历史系副教授,北京大学博古睿学者。

研究范围涵盖中日两国的近现代思想史。著有《章太炎的政治哲学:意识之抵抗》(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Zhang Taiyan: The Resistance of Consciousness. Brill,2011),与刘纪惠合编《马克思主义在东亚》(Marxisms in East Asia. Routledge, 2017),与Fabian Schäfer、Max Ward合编《对抗资本与帝国:再思京都哲学学派》(Confronting Capital and Empire: Rethinking Kyoto School Philosophy. Brill, 2017),与Axel Schneider合编《线性时间观的挑战:东亚的国家属性与历史的政治》(The Challenge of Linear Time: Nationhood and the Politics of History in East Asia. Brill, 2013),以及与杜赞奇、Andrew Sartori合编《全球历史思想指南》(A Companion to Global Historical Thought. Blackwell, 2014),并在Modern Intellectual History、Modern China、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Positions: Asia Critique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目前正在完成专著《泛亚洲主义与后殖民现代性难题》(Pan-Asianism and the Conundrums of Post-colonial Modernity)。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