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消費

联合创作 · 2023-10-08 12:48

我們消費的不只是商品,而是品味、風格和生活主張

在現今世界,就連日常消費產品也都要滿足最挑剔的美學要求,甚至像上流社會文化的作品一樣奢華登場。

在《不只是消費》裡,烏利西劈頭就揚棄了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對於消費文化的批判。行銷是個騙術嗎?血拚只是原始衝動嗎?他說,不是。「正好相反,消費和閱讀一樣,都可以是一種文化行為;選擇對的胡椒罐也可以證明品味和判斷力,就像決定要讀哪一本書一樣。」

我們在日常生活裡使用的東西,不只有使用價值,更有其符號力量。購物是很複雜的事,產品不僅樣式要對應,情境也要對應。就像我們晚餐時不用菜刀切魚,不會用水杯喝葡萄酒,特定情境要用特定的沐浴乳,這一切代表的,其實是文化的精緻化。

烏利西以席勒的《審美教育書簡》為喻,試圖拉近消費產品和藝術作品的距離,正因為消費產品的生產和藝術作品的創作其實是殊途同歸的。作...

我們消費的不只是商品,而是品味、風格和生活主張

在現今世界,就連日常消費產品也都要滿足最挑剔的美學要求,甚至像上流社會文化的作品一樣奢華登場。

在《不只是消費》裡,烏利西劈頭就揚棄了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對於消費文化的批判。行銷是個騙術嗎?血拚只是原始衝動嗎?他說,不是。「正好相反,消費和閱讀一樣,都可以是一種文化行為;選擇對的胡椒罐也可以證明品味和判斷力,就像決定要讀哪一本書一樣。」

我們在日常生活裡使用的東西,不只有使用價值,更有其符號力量。購物是很複雜的事,產品不僅樣式要對應,情境也要對應。就像我們晚餐時不用菜刀切魚,不會用水杯喝葡萄酒,特定情境要用特定的沐浴乳,這一切代表的,其實是文化的精緻化。

烏利西以席勒的《審美教育書簡》為喻,試圖拉近消費產品和藝術作品的距離,正因為消費產品的生產和藝術作品的創作其實是殊途同歸的。作者更認為:消費者可以變身為有教養的公民:好的設計也有教育的功能,它甚至比其他大眾媒介更能對人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部真正將文化批評、藝術理論和消費心理學熔於一爐的傑出作品

對於產品設計、美學經濟、市場行銷以及消費文化的分析尤為鞭辟入裡

作者簡介

沃夫岡‧烏利西(Wolfgang Ullrich, 1967-)

卡爾斯魯爾設計學院藝術理論和媒體理論教授,杜塞多夫大學造型藝術系系主任。著有:Eine deutsche Ikone, Gesucht: Kunst! Phantombild eines Jokers, Mit dem Rücken zur Kunst, Die Geschichte der Unschärfe, Raffinierte Kunst.

譯者簡介

李昕彥

荷蘭鹿特丹大學文化經濟碩士。

曾經走闖竹科,亦在倫敦當過西點師傅。生性理性又感性,喜嘗鮮也愛自由。漫步字裡行間,是生活,也是情調。

現旅居德國,從事中英德口筆譯。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