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修学手册

联合创作 · 2023-09-17 23:19

自《汉传佛教的反思——2004新春致辞》发表以来,济群法师积极致力于佛法基础建设,并将之归纳为四大根本。其中,皈依是佛法的根本;发心是修行的根本;正见是解脱的根本;戒律是僧团的根本。而皈依,正是重中之重。离开这一基础,有如种子离开土壤,所有法门皆无从生根。

皈依,每位佛子似乎都不陌生。遗憾的是,多数人对皈依只有泛泛认识,甚而,仅仅将之视为佛子的身份证,护身的平安符。皈依前,不知皈依蕴涵的重大意义;皈依时,不知皈依应有的正确发心;皈依后,不知如何强化对皈依对象的信心。因此,不少人虽皈依多年,仍内心迷茫,不得修学要领,乃至信心道念逐渐淡化者也大有人在。

当我们皈依三宝时,是否考察过自身动机,由正确起点走入佛门?是否经历了抉择对比,由认识三宝而决心皈投?是否了解皈依对象的真正内涵,以此作为改善生命品质的唯一榜样?这些问题,是每个佛子必须深入思考并付诸修学实...

自《汉传佛教的反思——2004新春致辞》发表以来,济群法师积极致力于佛法基础建设,并将之归纳为四大根本。其中,皈依是佛法的根本;发心是修行的根本;正见是解脱的根本;戒律是僧团的根本。而皈依,正是重中之重。离开这一基础,有如种子离开土壤,所有法门皆无从生根。

皈依,每位佛子似乎都不陌生。遗憾的是,多数人对皈依只有泛泛认识,甚而,仅仅将之视为佛子的身份证,护身的平安符。皈依前,不知皈依蕴涵的重大意义;皈依时,不知皈依应有的正确发心;皈依后,不知如何强化对皈依对象的信心。因此,不少人虽皈依多年,仍内心迷茫,不得修学要领,乃至信心道念逐渐淡化者也大有人在。

当我们皈依三宝时,是否考察过自身动机,由正确起点走入佛门?是否经历了抉择对比,由认识三宝而决心皈投?是否了解皈依对象的真正内涵,以此作为改善生命品质的唯一榜样?这些问题,是每个佛子必须深入思考并付诸修学实践的。

针对教界长期以来因忽视皈依及相关修学导致的诸多问题,今年以来,法师已在各地举办了近十次弘扬皈依法门的大型讲座,深入阐述皈依对于修学佛法的重要意义,引导信众深化对皈依的认识,强化对三宝的信心。

本书为法师五一期间在苏州定慧寺的弘法讲记,由演如、杨利群记录,安隐整理。另附《从住持三宝到自性三宝》一文,是法师今夏为“五台山清凉之旅夏令营”营员们所作的开示。本次夏令营主题为“《坛经》与人生佛教”,故法师围绕《坛经》,并结合目前大力弘扬的皈依法门,就如何从皈依住持三宝到成就自性三宝作了深入浅出的剖析,是弘扬皈依法门以来的又一力作。由立仁记录,安隐整理。

为引导信众将修习皈依纳入日常功课,法师还特别编写了《周日皈依共修仪轨》,并在各地亲领信众共修皈依。相信皈依法门的推广和弘扬,将对巩固佛法基础建设,增强学人信心道念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济群法师,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随后至福建佛学院、闽南佛学院参学任教。多年来,教书育人,学修并重,为沩仰宗第十代传人。现任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并受聘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厦门大学宗教研究所高级顾问、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唯识、戒律的研究及讲授。

教学之余积极致力于佛法弘扬,时常应邀于高等院校及信众团体演讲,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港台及欧洲、澳洲等地。此外,出版并发表各类著述、论文百余万字,如《真理与谬论》、《菩提心与道次第》、《人生佛教丛书》等。继承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提出佛法是人生智慧的理念,希望人们摆脱对佛法的误解,使佛法走入生活。近年来,更将弘法重点转向道次第、菩提心和皈依,着重佛法基础建设,引领佛弟子在菩提道上稳步前进。

浏览 1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