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厭世與自我退隱
民國建政,文人南下香港,對香港文化內涵及發展影響至深。南下文人寓個人滄桑於時代風雲變幻的創作,歧義多元,豐富了香港文化,亦展示了個人創造之道,提供了南來文人議題的可能。
本書分為兩部,第一部分是「易文篇」。身兼作家與電影編導的易文,在電懋影業期間參與編導、作詞的歌舞片有二十八部之多,其結合歌舞片影像與音樂的手法,獨具文人趣味與模式。其電影與年記文本相當程度形成互文,夜總會因此成為易文「人生─電影」的轉喻,電影成為個人生活美學實踐的載體。
第二部分「文學‧影像‧出版篇」,進一步梳理五、六○年代與易文同代的文人,相似的流轉人生。力匡、貝娜苔、趙滋蕃、徐訏等南下,畫出一條條故鄉─香港的移動路線。文人們透過創作交出可觀的在地書寫,建構香港新的文學現場同時,作品內在隱現不安、厭世、自我退縮浮水印,銘刻異變時空下文人獨特心事與命運。
● 本書獲科技部人文社會...
民國建政,文人南下香港,對香港文化內涵及發展影響至深。南下文人寓個人滄桑於時代風雲變幻的創作,歧義多元,豐富了香港文化,亦展示了個人創造之道,提供了南來文人議題的可能。
本書分為兩部,第一部分是「易文篇」。身兼作家與電影編導的易文,在電懋影業期間參與編導、作詞的歌舞片有二十八部之多,其結合歌舞片影像與音樂的手法,獨具文人趣味與模式。其電影與年記文本相當程度形成互文,夜總會因此成為易文「人生─電影」的轉喻,電影成為個人生活美學實踐的載體。
第二部分「文學‧影像‧出版篇」,進一步梳理五、六○年代與易文同代的文人,相似的流轉人生。力匡、貝娜苔、趙滋蕃、徐訏等南下,畫出一條條故鄉─香港的移動路線。文人們透過創作交出可觀的在地書寫,建構香港新的文學現場同時,作品內在隱現不安、厭世、自我退縮浮水印,銘刻異變時空下文人獨特心事與命運。
● 本書獲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出版
蘇偉貞
祖籍廣東,降生台南。黃埔出身前砲校中校、日日新租書店老闆之女。
知名小說家。現任教於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曾任《聯合報》讀書人版主編。以《紅顏已老》、《陪他一段》飲譽文壇,曾獲《聯合報》小說獎、《中華日報》小說獎、《中國時報》百萬小說評審推薦獎等。著有各類作品十餘種,包括:《旋轉門》、《租書店的女兒》、《時光隊伍》、《魔術時刻》、《沉默之島》、《離開同方》、《過站不停》、《單人旅行》、《夢書》等。
張愛玲研究者,相關著作包括《長鏡頭下的張愛玲:影像、書信、出版》、《孤島張愛玲:追蹤張愛玲香港時期 (1952-1955) 小說》、《描紅:台灣張派作家世代論》、《魚往雁返:張愛玲的書信因緣》,以及主編《張愛玲的世界:續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