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方法的五十年代
《人間思想》第十一輯的論題核心為「作為方法的五十年代」。
中共五十年代建國的歷史可謂大起大落,一方面1949-1956年被認為中共歷史的黃金時段,另一方面1957年的反右、1958-1960年的大躍進則被認為是中共犯了嚴重錯誤的時段。這樣一種大起大落的歷史應該怎樣理解?中間蘊含了哪些經驗和教訓?有沒有可能成為今天知識和思想的資源?怎樣的認識方式能把五十年代中共的大起大落有效轉化為知識和思想的資源?是本書核心探討的主題。
賀照田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美術學院當代藝術與社會思想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先後在台灣東海大學(2007)、清華大學(2008)、成功大學(2009)、日本東京大學(2013)、台灣交通大學(2018)等校客座任教。主要研究中國十八世紀中葉以降政治史、思想史和中國現當代文學。著有論文集《當代中國的知識感覺與觀念感覺》(上海、台北,2006)、《當中國開始深入世界》(東京,2013)、《當社會主義遭遇危機》(台北,2016)、《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台北,2018,合著)、《當代中國的思想無意識》(首爾,2018)、《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是否必要?如何可能?》(台北,2019,合著);主編的論文集有《西方現代性的曲折與展開》、《東亞現代性的曲折與展開》、《後發展國家的現代性問題》等近二十種。
高士明
策展人,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美術學院...
賀照田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美術學院當代藝術與社會思想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先後在台灣東海大學(2007)、清華大學(2008)、成功大學(2009)、日本東京大學(2013)、台灣交通大學(2018)等校客座任教。主要研究中國十八世紀中葉以降政治史、思想史和中國現當代文學。著有論文集《當代中國的知識感覺與觀念感覺》(上海、台北,2006)、《當中國開始深入世界》(東京,2013)、《當社會主義遭遇危機》(台北,2016)、《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台北,2018,合著)、《當代中國的思想無意識》(首爾,2018)、《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是否必要?如何可能?》(台北,2019,合著);主編的論文集有《西方現代性的曲折與展開》、《東亞現代性的曲折與展開》、《後發展國家的現代性問題》等近二十種。
高士明
策展人,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並兼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會理事和策展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浙江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第34屆世界藝術史大會(CIHA)中國主席團成員、上海當代美術館(PSA)和上海雙年展學術委員、美國克拉克高等研究院國際研究員(Sterling and Francine Clark Art Institute)、亞洲藝術文獻庫(Asia Art Archive)學術委員、《新美術》編委等。其研究領域涵蓋當代藝術與社會思想、策展實踐、藝術教育,策劃諸多大型展覽和學術計劃,包括「與後殖民說再見:第三屆廣州三年展」(2008)、「巡迴排演:第八屆上海雙年展」(2010)、「山水宣言」(2016)、「民族翰骨:潘天壽誕辰120週年紀念大展」(2017)、「未來媒體藝術宣言展」(2017)等,並出版專著《一切致命的事物都難以言說》、《行動的書:關於策展寫作》、《鏡子與面具——關於現實與實在的視覺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