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一阿含经(共3册)
《增壹阿含经》 第一译(四十一卷本),兜佉勒(Tukhara)国沙门昙摩难提(Dharmanandi)于苻秦建元二十年(公元三八四)在长安,闇诵诵出《增壹阿含经》,佛念译传,昙嵩笔受,道安、法和共考正,僧[(丰*力)/石]、僧茂助校。第二译(五十一卷本),罽宾(Kawmira)人瞿昙僧伽提婆(Gotama Sajghadeva)于东晋隆安元年(公元三九七)之前,于洛阳译改,竺道祖笔受。第二译仅改正而非重出或重译,故第二译与难提本小异而已。两译在唐.武周(公元六九五)「二本俱存」,至唐开元(公元七三O)「两译一阙」。第二译,有译有本(留存);第一译,有译无本(散失)。今本书所依佛光版《增壹阿含经》所依据之「丽本」属僧伽提婆译正之第二译。
约2500年前,本师释迦牟尼佛创立了佛教。
佛陀释迦摩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父为净饭王,母为摩耶夫人,佛为太子时名叫“乔达摩•悉达多”,意为“一切义成就者”(旧译“义成”)。佛陀在青少年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为了解人生真相,解脱苦恼,于19岁(一说为29岁),不顾父王的劝阻,毅然别离妻子,舍弃王位,出家修行,35岁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了悟缘生缘灭的人生真相。为令世人皆能了知此缘起人生真相,佛陀足迹遍布印度恒河两岸,收徒摄众、弘法度生45载。80岁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槃。
释迦摩尼佛在世时,诸弟子以佛陀金口所宣,传承于弟子间的教授、教诫称之谓“阿含”。佛陀般涅槃后,大迦叶即选众中四十应真,从阿难受得四阿含── 一、《中阿含》,二、《长阿含》,三、《增一阿含》,四、《...
约2500年前,本师释迦牟尼佛创立了佛教。
佛陀释迦摩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父为净饭王,母为摩耶夫人,佛为太子时名叫“乔达摩•悉达多”,意为“一切义成就者”(旧译“义成”)。佛陀在青少年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为了解人生真相,解脱苦恼,于19岁(一说为29岁),不顾父王的劝阻,毅然别离妻子,舍弃王位,出家修行,35岁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了悟缘生缘灭的人生真相。为令世人皆能了知此缘起人生真相,佛陀足迹遍布印度恒河两岸,收徒摄众、弘法度生45载。80岁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槃。
释迦摩尼佛在世时,诸弟子以佛陀金口所宣,传承于弟子间的教授、教诫称之谓“阿含”。佛陀般涅槃后,大迦叶即选众中四十应真,从阿难受得四阿含── 一、《中阿含》,二、《长阿含》,三、《增一阿含》,四、《杂阿含》。此时《阿含》成为佛教“圣教集”、“圣典”的同义语。《阿含》是佛世流传之“教法”,是佛灭后所集结之“圣教集”,师弟之间代代传承,为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所公认的“根本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