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阴谋

联合创作 · 2023-09-30 11:55

《艺术的阴谋:透视一种"当代艺术国际"(第2版)》以一种“非主流”的独立立场,展示另一种景观的“国际当代艺术”简史。《艺术的阴谋:透视一种"当代艺术国际"(第2版)》旨在揭示:“国际当代艺术”既非“国际”亦非“当代”的艺术,而是一种战后美国人在世界上强行确立的“美国式艺术”。

战后美国动用强大的文化宣传和艺术市场的力量,把原先非艺术的日常物品和行为确认为艺术。美国人以“反艺术”、“反绘画”的名义,宣告欧洲古典艺术“过时”,而把19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波普”、“行为”、“装置”、“概念”等宣告为“当代艺术”,由此强行把世界艺术中心从巴黎迁往纽约。

美国人标举“时代性”掩盖“美国性”,将“美国艺术”等同于“当代艺术”;同时标举“世界性”掩盖“美国性”,将“美国艺术”等同于“国际艺术”,以消解其他国族文化艺术存在的合法性。由此,美国取代了欧洲,美国主导了...

《艺术的阴谋:透视一种"当代艺术国际"(第2版)》以一种“非主流”的独立立场,展示另一种景观的“国际当代艺术”简史。《艺术的阴谋:透视一种"当代艺术国际"(第2版)》旨在揭示:“国际当代艺术”既非“国际”亦非“当代”的艺术,而是一种战后美国人在世界上强行确立的“美国式艺术”。

战后美国动用强大的文化宣传和艺术市场的力量,把原先非艺术的日常物品和行为确认为艺术。美国人以“反艺术”、“反绘画”的名义,宣告欧洲古典艺术“过时”,而把19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波普”、“行为”、“装置”、“概念”等宣告为“当代艺术”,由此强行把世界艺术中心从巴黎迁往纽约。

美国人标举“时代性”掩盖“美国性”,将“美国艺术”等同于“当代艺术”;同时标举“世界性”掩盖“美国性”,将“美国艺术”等同于“国际艺术”,以消解其他国族文化艺术存在的合法性。由此,美国取代了欧洲,美国主导了世界,美国式“国际当代艺术”成为一种“当代艺术国际”,势将“美国式艺术”推行于全世界,这便是“艺术的阴谋”。

河清,1958年生于浙江省临安县。“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下乡当知青两年半。1980年毕业于解放军洛阳外语学院法语专业。1985年孝上浙江美术学院西方美术史硕士研究生。1987年赴法国,就学于巴黎第一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1992年获艺术史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7年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1997年再度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研究,逗留两年。现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河清的学术关注不仅仅止于艺术史,而是广泛涉及一系列与中国当今现实密切相关的文化理论问题。主要著作有:《现代与后现代——西方艺术文化小史》(香港三联书店1994年版,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全球化与国家意识的衰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民主的乌托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法文专著《静之象——中国思想与艺术》等。另在《读书》杂志等刊物发表文章。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