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

联合创作 · 2023-09-30 11:55

历史的中心是人物的活动,由学人而见学术。所谓学术史与学人的历史,二者之间,分别显然。前者偏重于专门史,后者则以学人作为历史整体的一部分,进行研究。作者认为,研究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一是了解前人已知,如何知,为何如此这般认知,避免以不知为无有,或拾人唾余,或重蹈覆辙,以致无知者无畏。二是由学人而知学术,历史人物形形色色,而人有思维行为两面,由学人见学术。三是以学人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为历史整体的一部分,而非仅为专门的学术史。学人亦为社会一份子,既有一般体验,又有独特感受,其思维行为包括学术活动在内,牵连广泛,与整个社会的脉搏跳动息息相关。

近代以来,受西学影响以及新式学堂教育的制约,分科治学,已成体制。新锐学人以分科治学为科学,其实分科究竟如何发生,为何发生,还有待研究。在书中,作者对近代中国的新史学及其流变,中国思想学术史上的道统与派分,20世纪前半...

历史的中心是人物的活动,由学人而见学术。所谓学术史与学人的历史,二者之间,分别显然。前者偏重于专门史,后者则以学人作为历史整体的一部分,进行研究。作者认为,研究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一是了解前人已知,如何知,为何如此这般认知,避免以不知为无有,或拾人唾余,或重蹈覆辙,以致无知者无畏。二是由学人而知学术,历史人物形形色色,而人有思维行为两面,由学人见学术。三是以学人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为历史整体的一部分,而非仅为专门的学术史。学人亦为社会一份子,既有一般体验,又有独特感受,其思维行为包括学术活动在内,牵连广泛,与整个社会的脉搏跳动息息相关。

近代以来,受西学影响以及新式学堂教育的制约,分科治学,已成体制。新锐学人以分科治学为科学,其实分科究竟如何发生,为何发生,还有待研究。在书中,作者对近代中国的新史学及其流变,中国思想学术史上的道统与派分,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史学会作了详细的论述。而于民国学界的老辈,章太炎晚年北游讲学的文化象征,学术视差与胡适的学术地位,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傅斯年“史学只是史料学”等亦有不同的解析。

本书作者为国内近代史研究的著名学者,其学术成就已为学界认同,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本书征引资料翔实可靠,论述精辟平正。

桑兵:198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1983年在中山大学历史系获得硕士学位,1988年在华中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孙中山研究所所长、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成为中山大学第一位文科长江学者,也是全国第一位史学长江学者。

桑兵教授长期从事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近代中日关系以及清代以来的史学与学术研究。他在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特别是近现代文化史、思想史、学术史等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他着重于近代中国知识转型、近代学术与学人以及庚子勤王运动的研究,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11工程第1、第2期建设项目和985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如“晚清至民国社会与文化”、“近代中国学术流派研究”、“庚子勤王运动与近代政治变革的转换”、“晚清民国时期的国学研究”、“《清史•典...

桑兵:198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1983年在中山大学历史系获得硕士学位,1988年在华中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孙中山研究所所长、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成为中山大学第一位文科长江学者,也是全国第一位史学长江学者。

桑兵教授长期从事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近代中日关系以及清代以来的史学与学术研究。他在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特别是近现代文化史、思想史、学术史等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他着重于近代中国知识转型、近代学术与学人以及庚子勤王运动的研究,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11工程第1、第2期建设项目和985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如“晚清至民国社会与文化”、“近代中国学术流派研究”、“庚子勤王运动与近代政治变革的转换”、“晚清民国时期的国学研究”、“《清史•典志•教育志》”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出版了《国学与汉学》、《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等四部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重要刊物发表了多篇既有创新性、开拓性,又有实证性、科学性的高质量学术论文。

桑兵教授对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东亚近代史领域的研究有明显的贡献,被认为是1990年前后中国大陆历史研究新潮流的重要推进者之一,引起了历史学界的广泛关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浏览 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