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韓中外交史

联合创作 · 2023-10-01 05:22

權悳永教授代表作,首度全面性將古代韓半島來唐使節界定為「遣唐使」!

古代韓半島諸國自隋唐起便定期向中國派遣使節,唐代尤以新羅最多:高句麗與百濟各派遣26回,渤海派遣119回,新羅則派遣178回,平均每1.6年便派遣一次。各國與唐朝的關係,先是在政治上藉由接受中國的冊封以實現國家安定,經濟上實行朝貢與回賜的物資交換形式,於文化上則進行佛教與儒教的交流,可見唐朝對於韓國古代史的展開有著深遠影響。

本書系統性探究新羅、百濟、高句麗與渤海國派往唐朝使節的往來涉及人員、職官設置、往來名目界定、陸海路線、往返所需時間及其在唐期間活動。全書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從中韓日三國的各類資料入手,不僅利用《三國史記》、《舊唐書》、《新唐書》、《冊府元龜》、《資治通鑑》等傳統史料,更考察《三國史記》作者較少關注或無法看到的《續日本紀》、《唐會要》、《全唐文》、各類金石碑文、諸種...

權悳永教授代表作,首度全面性將古代韓半島來唐使節界定為「遣唐使」!

古代韓半島諸國自隋唐起便定期向中國派遣使節,唐代尤以新羅最多:高句麗與百濟各派遣26回,渤海派遣119回,新羅則派遣178回,平均每1.6年便派遣一次。各國與唐朝的關係,先是在政治上藉由接受中國的冊封以實現國家安定,經濟上實行朝貢與回賜的物資交換形式,於文化上則進行佛教與儒教的交流,可見唐朝對於韓國古代史的展開有著深遠影響。

本書系統性探究新羅、百濟、高句麗與渤海國派往唐朝使節的往來涉及人員、職官設置、往來名目界定、陸海路線、往返所需時間及其在唐期間活動。全書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從中韓日三國的各類資料入手,不僅利用《三國史記》、《舊唐書》、《新唐書》、《冊府元龜》、《資治通鑑》等傳統史料,更考察《三國史記》作者較少關注或無法看到的《續日本紀》、《唐會要》、《全唐文》、各類金石碑文、諸種僧傳資料以及羅唐文人的詩文集等,從中尋找古代韓半島三國(高句麗、百濟、新羅)及渤海遣唐使的足跡;第二部分以史料為基礎,研究遣唐使團的組織形態和運作情況,以及使團構成人員的社會背景;第三部分是考證遣唐使的往返行路;第四部分將遣唐使的活動按照政治、經濟和文化三種類型進行探究。通過以上全景式的考察,試圖揭示韓國遣唐使在韓國古代史甚至整個韓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與意義。

作者簡介∣權悳永

1959年生,韓國釜山外國語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教授、博士。先後畢業於韓國慶北大學史學科、韓國學中央硏究院歷史學科。歷任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編史硏究士、韓國研究財團專門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韓國古代史。代表作有《古代韓中外交史:遣唐使研究》(一潮閣,1997;本書即其中譯本)、《韓國古代金石文綜合索引》(學研文化社,2002)、《在唐新羅人社會研究》(一潮閣,2005)、《新羅的大海:黃海》(一潮閣,2015)、《虛構與真實:韓國的歷史製造》(新文社,2015)、《在唐韓人墓志銘研究》(韓國學中央研究院出版部,2021)等。

譯者簡介∣樓正豪

1984年生,中國浙江海洋大學師範學院副教授、歷史系主任、博士。先後畢業於浙江大學古典文獻學專業、韓國高麗大學韓國史學科古代史專業、復旦大學世界史專業。主要研究方向為古代東亞佛教交流史。代表作有《朝鮮...

作者簡介∣權悳永

1959年生,韓國釜山外國語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教授、博士。先後畢業於韓國慶北大學史學科、韓國學中央硏究院歷史學科。歷任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編史硏究士、韓國研究財團專門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韓國古代史。代表作有《古代韓中外交史:遣唐使研究》(一潮閣,1997;本書即其中譯本)、《韓國古代金石文綜合索引》(學研文化社,2002)、《在唐新羅人社會研究》(一潮閣,2005)、《新羅的大海:黃海》(一潮閣,2015)、《虛構與真實:韓國的歷史製造》(新文社,2015)、《在唐韓人墓志銘研究》(韓國學中央研究院出版部,2021)等。

譯者簡介∣樓正豪

1984年生,中國浙江海洋大學師範學院副教授、歷史系主任、博士。先後畢業於浙江大學古典文獻學專業、韓國高麗大學韓國史學科古代史專業、復旦大學世界史專業。主要研究方向為古代東亞佛教交流史。代表作有《朝鮮半島「羅末麗初」時期的禪僧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參與翻譯《高麗時代宋商往來研究》(〔韓〕李鎮漢著,李廷青、戴琳劍譯,樓正豪校,江蘇人民出版社,2020)。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