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学校与中国的现代化 : 民族

联合创作 · 2023-09-17 01:52

师范学校不仅在教育现代化中发生作用,见证了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改良与革命,更在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留下清晰的在场之证。

本书着眼于1897年第一所师范学校建立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四十年间中师范学校的历史,跨越教育史、政治史和社会史的界限,将师范学校的变迁作为社会变迁的一个侧面,讨论师范学校变迁、教育改革与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复杂互动,为认识和评价中国现代化历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书所论,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具有相当的解释能力,与当下社会也有着重要的相关性。

本书是对民国时期中国师范学校研究的重大贡献。它使我们能够理解,中国的乡村社会和持续已久的封建制度何以在民国时期瓦解与转型,以及是什么导致了1949年的变化。

——魏楚雄(George Wei),澳门大学历史系

所有中国教育史领域的学者都会在这本专著中发现有益的内容,对女性...

师范学校不仅在教育现代化中发生作用,见证了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改良与革命,更在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留下清晰的在场之证。

本书着眼于1897年第一所师范学校建立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四十年间中师范学校的历史,跨越教育史、政治史和社会史的界限,将师范学校的变迁作为社会变迁的一个侧面,讨论师范学校变迁、教育改革与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复杂互动,为认识和评价中国现代化历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书所论,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具有相当的解释能力,与当下社会也有着重要的相关性。

本书是对民国时期中国师范学校研究的重大贡献。它使我们能够理解,中国的乡村社会和持续已久的封建制度何以在民国时期瓦解与转型,以及是什么导致了1949年的变化。

——魏楚雄(George Wei),澳门大学历史系

所有中国教育史领域的学者都会在这本专著中发现有益的内容,对女性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感兴趣的读者,也能就教育在构建新的民族国家时的重要性找到一些新证据和材料。

——海伦·施耐德(Helen M. Schneider),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历史系

在过去十年间涌现了很多对现代中国的教育和教育史的研究,丛小平的著作在其中尤为出色,它着重研究了二战前教师培育制度的社会作用。

——饶海蒂(Heidi Ross),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东亚研究中心

丛小平 历史学博士,美国德州休斯顿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20世纪中国社会、近现代思想史、近现代妇女史、近现代教育史。本书英文版2007年由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获中国留美历史学会2008年杰出学术贡献奖。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