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兒之後

联合创作 · 2023-10-11 14:11

榮獲2007年Wolfson史學獎,

唯一貫穿中西的帝國通史!

這一筆歷史帳,你不能不知道!

首創「歐亞革命」帝國史觀,顛覆了歷史課本的西歐視角,

全方位俯瞰六世紀(1405~2000年)的世界舞台:

江南和英國條件相仿,為什麼工業革命只發生在後者?

清朝平定新疆,其意義相當於歐洲征服美洲?

日本鎖國時,江戶繁榮無比,一城人口數就超越當時歐洲各國?

俄國1812年擊退拿破崙,二戰還成為打倒希特勒的主力?

帝國究竟是個人的野心霸業,還是歷史的常態?

為什麼1405年帖木兒死後,世界上再無全球帝國?!

一改傳統西歐觀點,放大時空格局,

深入追索在政經文化的交互影響下,

東、西方勢力如何展演出今日世界的全貌!

《帖木兒之後》將世界視為一個完整的有機體,用真正的全球視野、全方位視角,為人類現代史提供了嶄新(但平衡可靠)的觀點。歷來史學名著與此鉅作相比,都顯得...

榮獲2007年Wolfson史學獎,

唯一貫穿中西的帝國通史!

這一筆歷史帳,你不能不知道!

首創「歐亞革命」帝國史觀,顛覆了歷史課本的西歐視角,

全方位俯瞰六世紀(1405~2000年)的世界舞台:

江南和英國條件相仿,為什麼工業革命只發生在後者?

清朝平定新疆,其意義相當於歐洲征服美洲?

日本鎖國時,江戶繁榮無比,一城人口數就超越當時歐洲各國?

俄國1812年擊退拿破崙,二戰還成為打倒希特勒的主力?

帝國究竟是個人的野心霸業,還是歷史的常態?

為什麼1405年帖木兒死後,世界上再無全球帝國?!

一改傳統西歐觀點,放大時空格局,

深入追索在政經文化的交互影響下,

東、西方勢力如何展演出今日世界的全貌!

《帖木兒之後》將世界視為一個完整的有機體,用真正的全球視野、全方位視角,為人類現代史提供了嶄新(但平衡可靠)的觀點。歷來史學名著與此鉅作相比,都顯得有所侷限;日後我們也很難期待再有超越之作。

帖木兒是史上最後一位「世界征服者」。他的部隊燒殺劫掠,征討範圍西達地中海濱,東抵中國邊境,似乎再過不久,就能恢復其祖先成吉思汗時期的帝國版圖。然而,當他於一四○五年去世,一統天下的帝國也從此告終,至今再不復見。

接下來的歷史書寫,傳統上都以歐洲帝國的擴張作為世界舞台的焦點,卻忽視了伊斯蘭世界和東亞偉大文明的並存,在當時形成三足鼎立的均勢形勢。直到歐亞世界發生一場革命,才使這均勢發生改變,但也從未徹底翻轉過。

從帖木兒去世到二十世紀結束,這六百年之間,亞洲的幾大帝國並未受到歐洲入侵者的深刻撼動。中華帝國歷經種種內憂外患,至今屹立不搖,反倒是曾經「日不落」的大英帝國走向了滅亡,而納粹帝國更在竄起後不旋踵間,就遭擊潰。

帝國的興衰或屹立,其背後的原因仍是世界史領域極耐人尋味的謎題。

《帖木兒之後》以嶄新的觀點看待全球歷史:

在「視角」上,摒除以西歐為中心的偏見,採360度全舞台的視野,將遠東、中東、中亞乃至西伯利亞一併納入觀看鏡頭中;

在「面向」上,從經濟、文化、地緣政治到常民生活,進行全面而深化的探討;在「論述」上,廣納各方學者門派,從布勞岱爾到霍布斯邦,從亞當斯密、馬克思、韋伯到薩依德……等等,詳述各家論點,再一一檢視討論;在「方法」上,以時間為切片,跨越空間來綜覽全局,追索各方勢力彼此間的交互作用。

作者透過由此得出的歷史視野,探討過去六百年間歐亞歷史上最著名、最撼動人心的事件,使那些事件再度鮮活呈現於今日,讓我們不僅再度感到驚奇,也更清楚認識今日「全球化」世界最顯著的特色--亞洲的偉大復興。我們如欲掌握未來走向,就必須深刻梳理這段至為關鍵的歐亞世界史。

本書特色

1. 探討的時間長達六世紀,空間橫跨三大洲,以帝國的興衰,來說明後世權力版圖如何分配。

2. 獨創「歐亞革命」(The Eurasian Revolution)觀點:認為亞洲帝國主義對世界的影響,無論就空間上還是影響的深遠度上,比歐洲帝國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主張這段期間歐洲的重要性有被過度誇大之嫌。

3. 難得一見的全面性世界通史,不只是記述流水帳:作者吸收法國年鑑學派學說,消化大量經濟史、文化史資料,融會貫通古今六百年歷史,近距離檢視歷史細節,寫出觀點最全面客觀、時空縱深最廣袤的世界通史。推翻歷史歷本上歐洲中心論的版本,還原客觀史實。

4. 解釋了許多棘手的歷史疑點:自帖木兒死後,中央帝國消失,人類歷史從陸地轉移到海洋的演變,不是「地理大發現」、「工業革命」這等簡化觀點就能解釋的;同時期中國、印度與日本的成就,用這套觀點也無法解釋;那麼,歐洲的優勢又是如何產生的?作者抽絲剝繭,細緻地從客觀的地緣政治、文化、經濟的交互影響下,演繹出當時各國錯綜複雜的消長變化。

5. 帖木兒之後,歷史又翻新了一頁,回不去以前的大一統帝國,出現東西分流的現象,最後至今日又回到帖木兒死時的均勢、合流狀態。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人類不願接受單一制度、單一統治者或單單一套規範。由此來看,我們仍活在帖木兒的陰影裡,或者更貼切地說,仍活在他失敗的陰影裡。

約翰.達爾文(John Darwin)

長期關注歐洲去殖民化議題,熱衷探討帝國的興衰史,針對大英帝國的衰亡,著有多部著作《大不列顛和去殖民化》(Britain and Decolonization)、《大不列顛帝國的終結》(The End of the British Empire and Britain)、《埃及和中東》(Egypt and the Middle East)。目前是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的研究員,且在該校教授帝國史和全球史。

譯者黃中憲,1964年生,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專職翻譯。譯作包括《歷史上的大暖化》、《成吉思汗》、《貿易打造的世界》、《破解古埃及》、《蒙娜麗莎五百年》、《法老王朝》、《大探險家》等。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