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乡村 : 作家通信

联合创作 · 2023-09-29 18:31

在因时应景的关于乡村、乡愁的表达中,杨村和余达忠的《两个人的乡村:作家通信》别具一格,颇值得寻味。

人到中年的作者杨村、余达忠都出生于山高水长的黔东南。改革开放初期,通过那个年代鲤鱼跃龙门的经典方式——考试,两人终于离开了自己自小生活的村寨,成为了拥有粮食折子,吃上“皇粮”的城里人。对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而言,赶上改革开放恢复高考的好机遇,也能通过考试改写既有的低人一等的乡民身份,是很多人都羡慕嫉妒恨的事情。但正是“从山里飞出的金凤凰”这一身份的质变,导致了这部分人对乡土、乡村、农民等挥之不去的情结。身心的渐行渐远,且行且回头,成就了其永远矛盾的心态和五里一徘徊的忧郁身姿。

本通信集中虽然多处提及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村寨,但两人所讨论的话题——留守、空巢、生态、教育、城镇化建设、土地的利用与保护、乡村文化和遗产的承续等,已经是当下中国农村相当...

在因时应景的关于乡村、乡愁的表达中,杨村和余达忠的《两个人的乡村:作家通信》别具一格,颇值得寻味。

人到中年的作者杨村、余达忠都出生于山高水长的黔东南。改革开放初期,通过那个年代鲤鱼跃龙门的经典方式——考试,两人终于离开了自己自小生活的村寨,成为了拥有粮食折子,吃上“皇粮”的城里人。对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而言,赶上改革开放恢复高考的好机遇,也能通过考试改写既有的低人一等的乡民身份,是很多人都羡慕嫉妒恨的事情。但正是“从山里飞出的金凤凰”这一身份的质变,导致了这部分人对乡土、乡村、农民等挥之不去的情结。身心的渐行渐远,且行且回头,成就了其永远矛盾的心态和五里一徘徊的忧郁身姿。

本通信集中虽然多处提及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村寨,但两人所讨论的话题——留守、空巢、生态、教育、城镇化建设、土地的利用与保护、乡村文化和遗产的承续等,已经是当下中国农村相当普遍的现象,折射出了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的现状。本书的真正价值,不仅仅是指出了这些现象,搜集了难能可贵的材料,更重要的是对于现象和材料背后的思考。阅读本书,可以呼吸到山野的清新气息,感受到深厚土地的脉搏,也会听到乡村的叹息和呻吟,看到乡村的沉沦和萧索。

杨村 苗族,贵州剑河人。出版有《爱情离我们有多远》、《让我们顺水漂流》、《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苗族》等。主编有《乡土剑河》、《黔东南文学60年·散文卷》等。作品入选《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中国西部散文精选》等。《河流出嫁的形式》等多篇散文被翻译成蒙古文。

余达忠 侗族,贵州黎平人。三明学院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2项、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三等奖;出版学术著作《走向和谐——岑努村人类学考察》、《返朴归真——侗族地扪千三节文化诠释》、《平架——三省坡下侗家人的文化生活》、《原生态文化:资源价值与旅游开发》等。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