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简《五行》篇讲稿

联合创作 · 2023-10-11 21:11

作者对竹简《五行》篇已有成熟的研究,本讲稿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对竹简《五行》篇作者和时代的考订,及对文本的逐章乃至逐字逐句的疏解;第二部分侧重于义理的阐发,从内在性、超越性和政治解读入手,在竹简《五行》篇作者确定为子思的前提下,将《五行》篇与子思的思想放到先秦的思想史领域予以审视,并与《孟子》、《中庸》进行比较,认为《五行》篇的内在性还未达到《孟子》“性善”的观念,超越性也还未达到《中庸》“天命”的观念,但《五行》篇对“德”的超越性面向已经有了明确的肯定,从而为《中庸》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基础。作者并对《五行》篇中的圣智说在子思思想中的意义和地位做了开拓性的探讨。

陈来,著名哲学史家,现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

关于“经典通识讲稿”:近年来,以甘阳为代表的一批学人着力推动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尤重“研读中外经典文本”,旨在重新树立认真读书、自由思考的风气...

作者对竹简《五行》篇已有成熟的研究,本讲稿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对竹简《五行》篇作者和时代的考订,及对文本的逐章乃至逐字逐句的疏解;第二部分侧重于义理的阐发,从内在性、超越性和政治解读入手,在竹简《五行》篇作者确定为子思的前提下,将《五行》篇与子思的思想放到先秦的思想史领域予以审视,并与《孟子》、《中庸》进行比较,认为《五行》篇的内在性还未达到《孟子》“性善”的观念,超越性也还未达到《中庸》“天命”的观念,但《五行》篇对“德”的超越性面向已经有了明确的肯定,从而为《中庸》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基础。作者并对《五行》篇中的圣智说在子思思想中的意义和地位做了开拓性的探讨。

陈来,著名哲学史家,现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

关于“经典通识讲稿”:近年来,以甘阳为代表的一批学人着力推动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尤重“研读中外经典文本”,旨在重新树立认真读书、自由思考的风气,以抵抗整个社会以至大学校园的浮躁之气和急功近利心态。“经典通识讲稿”秉此理念,特邀各学科著名学者,以深入讲解中外经典文本的方式,引领读者进入对思想文化中根本问题的思考。

陈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著名哲学史家。祖籍浙江温州,哲学博士。1976年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地质系毕业。1981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哲学硕士,同年留系任教。198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博士。师从张岱年先生、冯友兰先生。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浏览 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