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剧场学导论

联合创作 · 2023-10-11 03:04

剧场,从两千多年前在人类文明中的那一刻起,就不止是一处“观看的场所”,而是一个使人们相遇和连接的空间。它是开放、平等与包容的。在这里,我们为艺术而走到一起,为之欢呼、为之感动、为之沉醉、为之思考。共同的剧场体验将舞台与观众席中的个体连接到一起,贯穿了我们的过去、当下与未来,跨越了地理、种族和语言的边界。

从舞榭歌台到勾栏瓦舍,从戏台戏园到大舞台、影剧院,再到今天的表演艺术中心、大剧院,舞台与剧场始终记录着表演艺术在中国的历史演进,同时也呈现出文明交融的宏大叙事,凝聚着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近二十年来,中国现代剧场的建设速度令世界瞩目。大量功能先进、设计新颖的场馆在各地拔地而起,剧院管理的课题也应运而生。如何使这些建筑地标真正成为所在地的文化地标,在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全球化、本土经验与国际标准之间寻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剧院管...

剧场,从两千多年前在人类文明中的那一刻起,就不止是一处“观看的场所”,而是一个使人们相遇和连接的空间。它是开放、平等与包容的。在这里,我们为艺术而走到一起,为之欢呼、为之感动、为之沉醉、为之思考。共同的剧场体验将舞台与观众席中的个体连接到一起,贯穿了我们的过去、当下与未来,跨越了地理、种族和语言的边界。

从舞榭歌台到勾栏瓦舍,从戏台戏园到大舞台、影剧院,再到今天的表演艺术中心、大剧院,舞台与剧场始终记录着表演艺术在中国的历史演进,同时也呈现出文明交融的宏大叙事,凝聚着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近二十年来,中国现代剧场的建设速度令世界瞩目。大量功能先进、设计新颖的场馆在各地拔地而起,剧院管理的课题也应运而生。如何使这些建筑地标真正成为所在地的文化地标,在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全球化、本土经验与国际标准之间寻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剧院管理之路是近年来学界和业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西方的学术视野中,剧院管理是一门以艺术学为根基的交叉型、应用型学科,其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与剧场艺术的当代实践紧密交织。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以德国为代表的剧场学(Theaterwissenschaft)体系,和以美国为代表的管理学体系,在研究对象与方法上逐渐从分立走向了整合。这一方面回应了以林肯表演艺术中心、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为代表的新型表演艺术综合体的出现,一方面也为表演艺术机构的传统管理模式带来了挑战。自2007年国家大剧院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以来,我国各大城市的剧场建筑主要采用了“表演艺术中心型”场馆的设计和运营理念。尽管它们多以“大剧院”命名,但却具有歌剧厅、音乐厅、戏剧厅、黑匣子等两种以上的专业演出空间,甚至包含展览展陈、电影放映等功能空间。这意味着其运营工作,相较传统的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等专门性场馆复杂和多元,也要求管理者们要具备更为全局性视野和综合性的技能,为各门类的表演艺术作品提供舞台,并且在必要的情况下打破表演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界限,从而在对大限度上发挥场馆的潜能,更好地服务艺术、服务社会、服务公众。

巴尔姆教授的这本《剑桥剧场学导论》是目前国际上以整合性视角介入剧场艺术的最为系统性的学术著作,也是欧美顶尖大学剧院管理专业所普遍选用的基础教材。虽然限于篇幅,该书并未深入剧院管理的日常工作内容,但作为一本导论,它包含了剧场理论、观众理论、剧场空间以及戏剧剧场、音乐剧场、舞蹈剧场等众多领域,可以为未来的管理者们构建起了一个相对完整、包容性极强的剧场知识框架,并为其日后对细分领域进行深入探索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方法。译者孙晓雪,师从巴尔姆教授,且长期从事剧院管理工作,对中西双方的剧场管理实践和学术发展都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我很欣慰她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德国慕尼黑大学和剑桥出版社的共同支持下,将这本重要的著作介绍到国内。相信该书的出版会对于我国剧院管理的教学与实践会提供有益补充,同时也能够对我国剧场学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启发和借鉴。

剧场具有高度复杂的本质和无限探索的可能。希望在未来能够看到更多剧院管理领域的优秀学术著作。

慕尼黑大学艺术与历史学院院长、剧场学系主任,曾任阿姆斯特丹大学剧场学系主任、德国剧场研究学会和国际剧场研究联盟主席,现任《现代剧场论坛》主編,著有《剑桥剧场学导论》、《剧场公共空间》等。其著作被翻译为多国语言,畅销于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对剧场学的国际发展及剧院管理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