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
什么是潜意识、阻抗与移情?自我、本我与超我有何关系?梦意味着什么又传达了什么?俄狄浦斯情节是怎样产生的?是否一切文学艺术都是人类原欲冲动的“升华”?本书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其重要影响,并客观介绍了他在艺术、文学、哲学、文化与宗教方面的主要观点以及围绕这些观点的争议。
在我们跟随作者走近这位心理学大师的同时,或许能够获得一种对自己心灵崭新的洞见。
安东尼·斯托尓,1944年取得医生执业资格,后专门从事精神病治疗并接受了精神分析师培训。曾执教于牛津大学,讲授心理疗法。著有《品格的诚信》 (1960)、《创作的动力》 (1972)、《荣格》(1973)、《孤独》(1988)、《音乐与心灵》(1992)。现为牛津大学格林学院荣誉退休院士。
尹莉,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心理协会会员、国际阅读科学研究协会会员。曾在美国的《教育心理学》、中国的《外语教学》、《中国图书评论》、《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数篇,多次在国际心理学大会、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年会,及美国教育研究年会上发表会议论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