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

联合创作 · 2023-09-23 15:12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组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大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始终指导着祖国医学的发展,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素问》共24卷,81篇,所论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阴阳五行、脏象气血、腧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有关内容,突出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薮。 由于《素问》成书较早,又经历代传抄翻刻,以致误脱衍倒,文失其真,故校勘研究者代不乏人。然因受到时代的限制和个人理解的偏颇,现仍存有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以致给阅读理解本书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本次重新对该书进行了整理,选用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校勘铅印本为底本,...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组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大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始终指导着祖国医学的发展,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素问》共24卷,81篇,所论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阴阳五行、脏象气血、腧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有关内容,突出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薮。 由于《素问》成书较早,又经历代传抄翻刻,以致误脱衍倒,文失其真,故校勘研究者代不乏人。然因受到时代的限制和个人理解的偏颇,现仍存有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以致给阅读理解本书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本次重新对该书进行了整理,选用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校勘铅印本为底本,参考了现存多种版本和相关著作进行校勘;对书中的异体字、繁简字、俗写字、古今字则进行了统一处理。本次整理的目的,在于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并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改正书中明显的误字,以便为读者学习研究本书提供规范的版本。另外,本次整理于书末附有重要词语索引,以方便读者利用。

田代华 男,生于1942年12月,教授。担任全国中医文献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多年来从事中医医史文献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文献。

在对中医临床各科常见疾病古今文献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和现代统计学研究方法,对常见疾病古今方药进行了系统研究,聚类出许多新的方剂,筛选出大量最常用的药物,为中医临床、科研和新药开发提供了宝贵而可信的资料。对中医证候的形成提出了新观点,认为病因、病位、体质是构成中医证候的三大要素,只要对上述三大要素进行规范,就能建立中医统一的辨证方法,从而提高中医治疗效果,目前已经做了大量基础工作。

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点校大量中医古籍,近年主编5部,副主编3部,主校著作10余部,并参加了《中华本草》、《针灸甲乙经》、《素问校释》等大型中医著作的编写和文献整理工作。其中主编的《实用中药辞典》近500万...

田代华 男,生于1942年12月,教授。担任全国中医文献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多年来从事中医医史文献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文献。

在对中医临床各科常见疾病古今文献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和现代统计学研究方法,对常见疾病古今方药进行了系统研究,聚类出许多新的方剂,筛选出大量最常用的药物,为中医临床、科研和新药开发提供了宝贵而可信的资料。对中医证候的形成提出了新观点,认为病因、病位、体质是构成中医证候的三大要素,只要对上述三大要素进行规范,就能建立中医统一的辨证方法,从而提高中医治疗效果,目前已经做了大量基础工作。

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点校大量中医古籍,近年主编5部,副主编3部,主校著作10余部,并参加了《中华本草》、《针灸甲乙经》、《素问校释》等大型中医著作的编写和文献整理工作。其中主编的《实用中药辞典》近500万字,反映了当代中药发展的最新成果。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医学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各10余名,现带博士5名。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