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国边疆治理研究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底定边疆”,形成了东到鄂霍次克海和库页岛,西抵巴尔喀什湖和帕米尔高原,北达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南达南海诸岛的辽阔疆域,奠定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多元化格局。19世纪中叶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危机重重。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是清代中国边疆治理研究所要面对并解答的问题。本书以清代历史前后期为序,分述不同陆疆区域和海疆的演进历程,释其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机构,论其治边政策和治边思想,以更集中地呈现清代以降中国边疆治理历程。回顾和反思清代中国边疆治理的得失,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安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马大正,1938年生于上海。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著有《漂落异域的民族——17至18世纪的土尔扈特蒙古》(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马大正文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新疆史鉴》(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当代中国边疆研究(1949—201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中国边疆治理通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中国边疆学构筑札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