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爱繁殖
布呂諾與米榭是同母異父的兄弟,因在不同的環境成長而有不同的個性。布呂諾從小在學校被欺凌扭曲了他的人群倫理,長大後生性浪漫的他趕上70年代的性解放社會風氣,恰好給他無盡的滋養,但他終其一生的頭銜只有失職的老師、失敗的作家;而弟弟米榭有相對安定的際遇,思想觀念與哥哥迥異,他對情感絕緣,致力於智識的追求,後來成為傑出的分子生物學家。
兩兄弟有著熱情與冷漠、強迫性衝動與性冷感、藝術浪漫與科學理智、縱慾悖德與宗教道德等之間的對比,但都同時患上了「無力去愛」的現代文明病……
米榭.韋勒貝克(Michel Houellebecq)
1958年生於法屬留尼旺島,當今法國文壇最炙手可熱的作家,被譽為繼卡繆之後,唯一一個將法國文學重新放到世界地圖上的作家。他只要一出書,法國文壇就要鬧一場大地震;與兩次龔固爾獎擦身而過,引起極大爭議,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政治意識形態太不「正確」,不過他的書卻賣得像小麵包一樣好。法國《世界報》頭版頭條新聞除了魯西迪之外就只有他能刊上。
韋勒貝克善於捕捉當今最惹人注目的社會現象,如西方文明物欲橫流、沉溺於消費的空虛、愛情的失落、性慾的衝動、存在的苦悶、旅遊買春、戀童癖等等,並鉅細靡遺地描繪,筆觸赤裸,爆發力強,極具煽動性,呈現出當今社會的冷酷荒謬,一些評論家認為他比貝克特更為「黑色」。
網站 www.houellebecq.info/
得獎紀錄
2002年獲愛爾蘭「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小說《...
米榭.韋勒貝克(Michel Houellebecq)
1958年生於法屬留尼旺島,當今法國文壇最炙手可熱的作家,被譽為繼卡繆之後,唯一一個將法國文學重新放到世界地圖上的作家。他只要一出書,法國文壇就要鬧一場大地震;與兩次龔固爾獎擦身而過,引起極大爭議,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政治意識形態太不「正確」,不過他的書卻賣得像小麵包一樣好。法國《世界報》頭版頭條新聞除了魯西迪之外就只有他能刊上。
韋勒貝克善於捕捉當今最惹人注目的社會現象,如西方文明物欲橫流、沉溺於消費的空虛、愛情的失落、性慾的衝動、存在的苦悶、旅遊買春、戀童癖等等,並鉅細靡遺地描繪,筆觸赤裸,爆發力強,極具煽動性,呈現出當今社會的冷酷荒謬,一些評論家認為他比貝克特更為「黑色」。
網站 www.houellebecq.info/
得獎紀錄
2002年獲愛爾蘭「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小說《無愛繁殖》
1998年獲法國「十一月獎」──小說《無愛繁殖》
1998年獲法國「國家文學大獎」──創作貢獻獎
1996年獲法國「花神文學獎」──詩集《戰鬥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