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与蛮族

联合创作 · 2023-09-27 15:13

★1. “罗马史诗三部曲”收官之作,历时16年,书写欧洲千年大转型。

★2. 以驾驭多学科的惊人能力,解开关于日耳曼人、匈人、维京人、斯拉夫人等众多蛮族的历史谜团。

★3. 比较视野古今对照,厘清移民改变世界的逻辑。

======================

【内容简介】

今天的欧洲,国家间互动频繁,生活方式大致相近,人口在各地流动,移民改变着所到之处,自己也被周遭改变。这样的格局,其实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

现代欧洲的起源,要追溯到一场千年大转型。1世纪初,亚欧大陆西部划分为两个世界。一边是拥有职业军队、银行、哲学、文学乃至垃圾收集系 统的罗马帝国,地中海是它的中心;另一边是农业技术落后、几乎无人识文断字的蛮族欧洲,主导它的是讲日耳曼语的族群。而到了11世纪,在从大西洋延伸到乌拉尔山的广阔区域内,地中海的霸权早已失落,蛮族欧洲不再“野蛮”,两...

★1. “罗马史诗三部曲”收官之作,历时16年,书写欧洲千年大转型。

★2. 以驾驭多学科的惊人能力,解开关于日耳曼人、匈人、维京人、斯拉夫人等众多蛮族的历史谜团。

★3. 比较视野古今对照,厘清移民改变世界的逻辑。

======================

【内容简介】

今天的欧洲,国家间互动频繁,生活方式大致相近,人口在各地流动,移民改变着所到之处,自己也被周遭改变。这样的格局,其实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

现代欧洲的起源,要追溯到一场千年大转型。1世纪初,亚欧大陆西部划分为两个世界。一边是拥有职业军队、银行、哲学、文学乃至垃圾收集系 统的罗马帝国,地中海是它的中心;另一边是农业技术落后、几乎无人识文断字的蛮族欧洲,主导它的是讲日耳曼语的族群。而到了11世纪,在从大西洋延伸到乌拉尔山的广阔区域内,地中海的霸权早已失落,蛮族欧洲不再“野蛮”,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合成了一个欧洲。

其间的一千年里,匈人帝国横空出世又骤然衰落,西罗马陨落,法兰克人建起了头一个基地在欧洲北部的帝国,崛起的阿拉伯帝国使东罗马沦为地区性势力……随着一个个帝国的起落,讲日耳曼语的哥特人、盎格鲁–撒克逊人、法兰克人,游牧的匈人、阿瓦尔人、马扎尔人,跨海而来的维京人,取代日耳曼人统治中欧和东欧的斯拉夫人在欧洲大地上来来往往。这些移民觊觎帝国的财富,也恐惧帝国的暴力,他们沿着陆路、海路、河道网,或是拖家带口寻找新的家园,或是组成小型战队劫掠,或是贩卖奴隶、毛皮取利。

从罗马到欧洲,这是个移民改变世界的故事。一千年的迁徙终结了罗马帝国主导的秩序,罗马人眼中的蛮族重绘了亚欧大陆西部的人文地理和政治版图,在帝国与蛮族的角力中,现代欧洲的雏形逐渐浮现。

======================

【编辑推荐】

★1. “罗马史诗三部曲”收官之作,历时16年,书写欧洲千年大转型。

“罗马史诗三部曲”是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希瑟的代表作,以总共2000多页的篇幅重现了古代晚期到中世纪早期欧洲历史的千年演进。《罗马帝国的陨落》讲述西罗马的最后一百年,探索罗马帝国如何在与蛮族势力的种种互动中最终陨落,《罗马的复辟》则从西罗马灭亡的476年讲起,将公元476—1000年的历史描述为各方势力试图重新统一欧洲、恢复罗马荣光的过程。《帝国与蛮族》是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比其他两部更具野心,写作历时16年,从移民和发展的角度,书写了1—11世纪罗马霸权衰落、现代欧洲诞生的千年进程。

★2. 以驾驭多学科的惊人能力,解开关于日耳曼人、匈人、维京人、斯拉夫人等众多蛮族的历史谜团。

公元第一千年留下了很多历史谜团。蛮族欧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文字,可靠、可用的史料少而又少,而可以依赖的考古证据,解读起来也并不简单。我们不知道3世纪的日耳曼人怎么生活、4世纪的匈人为什么突然西迁、在6世纪时还不为人知的斯拉夫人起源于何处、9世纪的维京人如何跨海……自然也不知道这些来来往往的移民怎样改变了欧洲历史的轨迹。没有哪个学科能单独回答这些问题,而彼得·希瑟以他驾驭多学科的惊人能力和历史学家的侦察力,将历史学、考古学、政治学、比较移民研究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新进展当作工具,拨开了围绕众多蛮族群体的迷雾,也让罗马陨落、欧洲诞生的图景清晰起来。

★3. 比较视野古今对照,厘清移民改变世界的逻辑

今天,移民正在改变欧洲;而一千多年前,移民创造了现代欧洲。《帝国与蛮族》讲述的不是只能在博物馆里陈列的故事,而是现代世界的起源。彼得·希瑟借助史料和遗存重构过去的世界,细述古代世界中的人口迁徙、经济发展与政治变革,与现代世界互为对照。他将公元第一千年末期欧洲各国文化趋同的现象称为“第一个欧洲联盟”,将不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互动比作“全球化时代”,用“帝国的牛顿第三定律”来描述帝国与蛮族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这样的比较视野下,我们开始看清移民和发展如何塑造欧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4. 联结学术界和大众、历史与当下,广受赞誉,学者叹服

彼得·希瑟擅长将复杂的研究分析、精深的学术语言转化成口语化的叙述文字,在古代和现代世界间搭建桥梁,正因如此,以严谨学术研究为基础的“罗马史诗三部曲”受到了大批读者的赞誉。学者们也为他的研究和写作能力而叹服。剑桥大学古典学教授克里斯托弗·凯利称赞他“轻松驾驭众多细节的能力”和“迷人的比较眼光”,《卢比孔河》的作者汤姆·霍兰称彼得·希瑟有皮朗式的宏大眼界,也有持续吸引读者注意力的能力,研究奥托帝国的学者劳拉·旺格林则赞叹,希瑟能用如此亲切而清晰的文风,来传达这么精细复杂论述。

彼得·希瑟(Peter Heather)

伦敦国王学院中世纪史教授,曾执教于伦敦大学学院、耶鲁大学、牛津大学。他研究古典时代晚期、中世纪早期欧洲史30余年,尤其关注被罗马人视为蛮族的群体,从这类群体的迁徙、帝国边缘与核心地带的互动出发,提出了诸多学术创见。除“罗马史诗三部曲”外,希瑟还著有《罗马复兴:查士丁尼时代的战争与帝国》《从迁徙时期到7世纪的西哥特人:民族志视角》《4世纪的政治、哲学与帝国》《哥特人》等书。他的作品被翻译为西班牙语、德语、波兰语、意大利语、中文等多种文字,具有国际影响力。

希瑟擅长在学术界与大众、历史与当下间建立联系,这方面尤为突出的代表作是“罗马史诗三部曲”(《罗马帝国的陨落:一部新的历史》《罗马的复辟:帝国陨落之后》《帝国与蛮族:从罗马到欧洲的千年史》)。三部著作融分析于叙事,多角度呈现从古代晚期到中世纪早期的千年欧洲史,既...

彼得·希瑟(Peter Heather)

伦敦国王学院中世纪史教授,曾执教于伦敦大学学院、耶鲁大学、牛津大学。他研究古典时代晚期、中世纪早期欧洲史30余年,尤其关注被罗马人视为蛮族的群体,从这类群体的迁徙、帝国边缘与核心地带的互动出发,提出了诸多学术创见。除“罗马史诗三部曲”外,希瑟还著有《罗马复兴:查士丁尼时代的战争与帝国》《从迁徙时期到7世纪的西哥特人:民族志视角》《4世纪的政治、哲学与帝国》《哥特人》等书。他的作品被翻译为西班牙语、德语、波兰语、意大利语、中文等多种文字,具有国际影响力。

希瑟擅长在学术界与大众、历史与当下间建立联系,这方面尤为突出的代表作是“罗马史诗三部曲”(《罗马帝国的陨落:一部新的历史》《罗马的复辟:帝国陨落之后》《帝国与蛮族:从罗马到欧洲的千年史》)。三部著作融分析于叙事,多角度呈现从古代晚期到中世纪早期的千年欧洲史,既是汇集半个世纪学术成果的扎实作品,也是历史写作的高峰。

浏览 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