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之路
本书中文部分精选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厉以宁先生在1980年到1998年之间发表的关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16篇著述,集中反映了他在这一时期的主要学术观点,是厉先生经济学论文的代表之作;英文部分则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客座教授凌原先生主译,并由英国社会科学研究院院士、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金融管理系首席教授孙来祥作序推荐。
厉以宁先生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西方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和资本主义的起源问题等。他在对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他从中国经济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包括用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以及其他所有权不明晰的企业,认为这是中国经济改革取得成功的保证,也是今后中国经济顺利发展的制度前提。这一思想对中国经济...
本书中文部分精选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厉以宁先生在1980年到1998年之间发表的关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16篇著述,集中反映了他在这一时期的主要学术观点,是厉先生经济学论文的代表之作;英文部分则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客座教授凌原先生主译,并由英国社会科学研究院院士、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金融管理系首席教授孙来祥作序推荐。
厉以宁先生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西方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和资本主义的起源问题等。他在对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他从中国经济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包括用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以及其他所有权不明晰的企业,认为这是中国经济改革取得成功的保证,也是今后中国经济顺利发展的制度前提。这一思想对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并且,厉以宁先生始终强调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指出不重视教育,中国不仅会失去现在,更会失去未来。而对经济伦理与道德力量的研究,也是厉以宁经济学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有必要对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以外的道德调节进行研究,并加强道德调节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厉以宁进一步提出效率的两个基础,一个是物质技术基础,一个是道德基础,物质技术基础通常提供的是常规效率,道德基础则不仅保证常规效率的产生,而且还提供超常规效率。这些代表性观点和思想在这本文集中都有所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集中反映厉以宁先生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时期主要学术观点的力作,在作者80岁生日暨从教55周年庆典之际,以汉英对照双语版的形式适时推出,与英文版文集全球同步首发,以期带领广大的海内外细细品读“经济学理论和中国道路”。
厉以宁,祖籍江苏仪征,生于南京,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系主任、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现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管理科学中心主任、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等。出版《非均衡的中国经济》等学术专著二十多部,并因为在经济学以及其他学术领域中的杰出贡献而多次获奖,他的经济理论对我国30年来经济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凌原,资深翻译家,曾长期在国家外宣部门担任组织领导工作, 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级顾问。历年译作散见于《北京周报》、《中国文学》、《中国经济学人》及国家领导人文选等英文书刊,近年海内外联合出版的译著包括《为了13亿人的教育》(Education fo...
厉以宁,祖籍江苏仪征,生于南京,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系主任、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现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管理科学中心主任、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等。出版《非均衡的中国经济》等学术专著二十多部,并因为在经济学以及其他学术领域中的杰出贡献而多次获奖,他的经济理论对我国30年来经济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凌原,资深翻译家,曾长期在国家外宣部门担任组织领导工作, 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级顾问。历年译作散见于《北京周报》、《中国文学》、《中国经济学人》及国家领导人文选等英文书刊,近年海内外联合出版的译著包括《为了13亿人的教育》(Education for 1.3 Billion,李岚清著)、《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Breaking Through:The Birth of China’s Opening-Up Policy,李岚清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