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接近生活的事物

联合创作 · 2023-09-14 23:11

2015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文学跟艺术一样,能抵制住傲慢的时间——让我们成为习惯长廊里的失眠症患者,并主动从死亡那里挽救事物的生命。

—— 詹姆斯·伍德

在这部融合了回忆录与评论集的优秀著作中,詹姆斯·伍德就小说与生活的关联书写了一堂大师课。他论证说,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小说在描述我们的生活形态、 从死亡与历史遗忘中拯救那些生活的肌质方面有着独到的能力。在这里,阅读的行为被理解为最神圣和最个人化的行为,书里对几部个别的作品有精彩的讨论——包括契诃夫的短篇故事《吻》、W.G.塞巴尔德的《异乡人》和菲兹杰拉德的《蓝花》。伍德透露了他本人与书写文字的亲密关系:我们看到一个来自乡间的男孩的成长历程,他在浓厚的基督教背景中长大,童年时代的阅读带给他隐秘的喜悦,他在阅读与亵渎宗教、文学与音乐之间建立起联系。本书最后一部分在放逐与无家可归的语境下讨论小...

2015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文学跟艺术一样,能抵制住傲慢的时间——让我们成为习惯长廊里的失眠症患者,并主动从死亡那里挽救事物的生命。

—— 詹姆斯·伍德

在这部融合了回忆录与评论集的优秀著作中,詹姆斯·伍德就小说与生活的关联书写了一堂大师课。他论证说,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小说在描述我们的生活形态、 从死亡与历史遗忘中拯救那些生活的肌质方面有着独到的能力。在这里,阅读的行为被理解为最神圣和最个人化的行为,书里对几部个别的作品有精彩的讨论——包括契诃夫的短篇故事《吻》、W.G.塞巴尔德的《异乡人》和菲兹杰拉德的《蓝花》。伍德透露了他本人与书写文字的亲密关系:我们看到一个来自乡间的男孩的成长历程,他在浓厚的基督教背景中长大,童年时代的阅读带给他隐秘的喜悦,他在阅读与亵渎宗教、文学与音乐之间建立起联系。本书最后一部分在放逐与无家可归的语境下讨论小说。《最接近生活的事物》不是简单的一本由我们公认的最优秀的在世批评家所著的简短、论证严密的书——它还是一段令人心潮澎湃的个人叙述,反思并体现了读者与作者(还有批评家)之间富有成效的共谋,并邀请我们重新思考对我们阅读与创作小说而言至关重要的一切事物。

本书为再版,在对以往译本内容进行修订完善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版式与封面,力图以全新的面貌将伍德的这部“文学回忆录”呈现给读者。

关于作者

詹姆斯·伍德(James Wood),1965年生,英国文学批评家,散文家、小说家,曾任《卫报》首席文学批评家(1992-1995)、《新共和》资深编辑(1995-2007),现任《纽约客》专职作者(2007-)、哈佛大学文学批评实践教授(兼职,2003-)。著有批评文 集《破格:论文学与信仰》(1999)、《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2004)、《小说机杼》(2009)、《私货:詹姆斯·伍德批评文集》(2013)、《最接近生活的事物》(2015)、《真看:詹姆斯·伍德文选(1997—2019)》和小说《虚无笔记》(2004)、《纽约上州》(2018)。面对当今英美文学批评界愈发受意识形态主导的发展趋向,伍德主张在批评中对文学进行审美探求。伍德因提出“歇斯底里现实主义”而广受文学界注意,他用这个词来概括那些“不惜一切代价”追求作品生命力...

关于作者

詹姆斯·伍德(James Wood),1965年生,英国文学批评家,散文家、小说家,曾任《卫报》首席文学批评家(1992-1995)、《新共和》资深编辑(1995-2007),现任《纽约客》专职作者(2007-)、哈佛大学文学批评实践教授(兼职,2003-)。著有批评文 集《破格:论文学与信仰》(1999)、《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2004)、《小说机杼》(2009)、《私货:詹姆斯·伍德批评文集》(2013)、《最接近生活的事物》(2015)、《真看:詹姆斯·伍德文选(1997—2019)》和小说《虚无笔记》(2004)、《纽约上州》(2018)。面对当今英美文学批评界愈发受意识形态主导的发展趋向,伍德主张在批评中对文学进行审美探求。伍德因提出“歇斯底里现实主义”而广受文学界注意,他用这个词来概括那些“不惜一切代价”追求作品生命力的“大部头、野心勃勃的长篇小说”。“歇斯底里现实主义”作品有如下特点:(较长时间跨度)超长篇幅,喜怒无常的人物,狂乱失智的行动,对于小说重要主题的频繁偏离。2009年,他凭借文学批评领域的成就获得美国杂志界的最高奖“国家杂志奖”(National Magazine Award)。

关于译者

蒋怡,1985年生,南京大学英语系文学博士,江南大学英语系讲师,已出版译著《格伦•古尔德谈话录》(2013)《后灵魂年代的美国》(2013)《致命尖端》(2020)等。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