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城守诸篇校注
传本《墨子》共十五卷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城守诸篇,指的是自第五十二篇《备城门》以下十一篇:《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堙》《备突》《备蛾傅》《迎敌祠》《旗帜》《号令》《杂守》。这些篇章的前七篇,主要讲的是城池防御的器备和人员配置;后四篇主要讲的是守城的制度法令。整个城守诸篇,集中反映了墨家在兵学方面的成就。
墨学在先秦号称“显学”,墨家徒众甚多,秦汉以后儒学独尊,墨学被冷落了一千多年,期间虽有西晋鲁胜《墨辨注》以及唐乐台《墨子注》三卷的出现,但墨学基本上还是处于“隐没”的地位。至清代傅山作《墨经大取篇释义》、汪中校释《墨子》而作《墨子注》,《墨子》书校注著作才不断涌现,墨学也开始“复活”,至于民国,终于形成“家传户颂,人人言墨”的局面。在这些墨学著作中,以研究哲学思想、逻辑、学术史的论著居多,对城守诸篇的研究,还处于相对孤寂的地位。这...
传本《墨子》共十五卷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城守诸篇,指的是自第五十二篇《备城门》以下十一篇:《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堙》《备突》《备蛾傅》《迎敌祠》《旗帜》《号令》《杂守》。这些篇章的前七篇,主要讲的是城池防御的器备和人员配置;后四篇主要讲的是守城的制度法令。整个城守诸篇,集中反映了墨家在兵学方面的成就。
墨学在先秦号称“显学”,墨家徒众甚多,秦汉以后儒学独尊,墨学被冷落了一千多年,期间虽有西晋鲁胜《墨辨注》以及唐乐台《墨子注》三卷的出现,但墨学基本上还是处于“隐没”的地位。至清代傅山作《墨经大取篇释义》、汪中校释《墨子》而作《墨子注》,《墨子》书校注著作才不断涌现,墨学也开始“复活”,至于民国,终于形成“家传户颂,人人言墨”的局面。在这些墨学著作中,以研究哲学思想、逻辑、学术史的论著居多,对城守诸篇的研究,还处于相对孤寂的地位。这除了城守本身文辞古奥、意思难懂之外,也与胡适、梁启超的“可缓读”的主张,以及他们类似于与哲学没有什么关系的不提倡,还有如吴汝纶、朱希祖等认为城守诸篇“伪书说”的影响,以及中国几千年重文轻武的传统有关。
从许多角度来看,城守诸篇都有重要的价值。除了一定程度可当作史料来利用外,也可与考古、简牍材料相比对,互相阐发。同时,作为重要的军事性质的著作,城守诸篇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岑仲勉指出,在军事学中,城守诸篇“应该与《孙子兵法》,同当作重要材料,两者不可偏废的”。(岑著《墨子城守各篇简注》自序)自清以来对城守诸篇的校注、研究,虽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有许多未尽之处,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加上新出考古、简牍资料的增多,促成了笔者对《墨子》城守诸篇的专门研究。2001年,笔者承担了国家文物局课题“《墨子》城守诸篇疏证”的研究工作(合同号:2001038),2006年通过结项验收,断续历经十多年,终成五十多万字的成果,其中的考证部分已先行出版(《墨子城守诸篇研究》,中华书局,2011年),现在是其中的校注部分。此后笔者又一直加以完善和补充,终于得以与读者见面。总括起来,本书对城守诸篇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史党社,陕西武功县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秦文化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秦汉史、北方民族史与墨学研究,出版专著四种(《墨子城守诸篇研究》,中华书局,2011年;《日出西山——秦人历史新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秦与北方民族历史文化论集》,科学出版社,2018 年;《秦祭祀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2021年),发表论近百篇,论著多次获省部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