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文人身份的变迁与文学演进

联合创作 · 2023-10-05 20:54

本书是研究汉魏六朝文学的创新之作。作者从文人身份的视角审视文学史,研究文学与政治之间的互动,为解释文学史上的重要问题,如文类地位升降、文本欣赏方式、文学的社会作用等,提供了新颖的解释。本书视野宏大,材料丰富,研究的时间跨度大,有较为宏观的文学史视野,同时,作者注重细节,有重要作家的个案研究,如陶渊明、谢灵运,增加了分析的深度。中国古代的文人大多身兼“士人”和“文人”两种身份,在科举产生之前的汉魏六朝时期,参与文学创作的文人中绝大多数都身兼士族身份,并扮演相应的政治角色。因此,在汉魏六朝,文人的社会身份和政治角色,深刻影响着这一时代文学的创作和批评生态。本书梳理了汉魏六朝不同时期文人的主要身份属性及政治角色的变化过程,特别关注对于文学创作有要求的各类职官的构成及其职能中与文学创作相关的部分,探讨了文学创作在仕宦与精英身份认同中的作用,并分析了不同政治、...

本书是研究汉魏六朝文学的创新之作。作者从文人身份的视角审视文学史,研究文学与政治之间的互动,为解释文学史上的重要问题,如文类地位升降、文本欣赏方式、文学的社会作用等,提供了新颖的解释。本书视野宏大,材料丰富,研究的时间跨度大,有较为宏观的文学史视野,同时,作者注重细节,有重要作家的个案研究,如陶渊明、谢灵运,增加了分析的深度。中国古代的文人大多身兼“士人”和“文人”两种身份,在科举产生之前的汉魏六朝时期,参与文学创作的文人中绝大多数都身兼士族身份,并扮演相应的政治角色。因此,在汉魏六朝,文人的社会身份和政治角色,深刻影响着这一时代文学的创作和批评生态。本书梳理了汉魏六朝不同时期文人的主要身份属性及政治角色的变化过程,特别关注对于文学创作有要求的各类职官的构成及其职能中与文学创作相关的部分,探讨了文学创作在仕宦与精英身份认同中的作用,并分析了不同政治、社会身份下文人的创作生态。在此基础上,本书进一步总结了文人身份变迁过程与汉魏六朝文学作品风格演进、文类地位升降和文学批评话题演生等问题的关系,试图从文人身份出发,为汉魏六朝文学史、汉魏六朝文人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古代文人身份和文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徐俪成,1989年生,浙江德清人。2007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2017年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目前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晨晖学者。专业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文学。在《文艺研究》《学术月刊》《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