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的故事

联合创作 · 2023-10-02 06:47

名家 佳作 精译 美序

陆达成、陆谷孙父子合译都德经典短篇

跨越半个世纪“十指联弹”

薪火相传共谱译坛佳话

亚尔丰斯•都德是法国十九世纪的著名文学家。1873年出版的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集《星期一的故事》,反映了十九世纪法国社会风貌人情,是描摹人物世情的经典之作。其中《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声誉。

译者陆达成对都德作品情有独钟,及至对儿子陆谷孙教授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实为陆氏父子两代在外国文学作品传播上薪火相传、成就斐然的生动写照。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中科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翻译工作的陆达成先生曾拟为中国当时的青少年读者译出都德短篇小说集《星期一的故事》。先后译成十篇爱国故事,虽多数仍为当下中国读者所鲜知,但出于主客观诸多原因,均未刊布。九十年代末期,陆达成先生之子、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名家 佳作 精译 美序

陆达成、陆谷孙父子合译都德经典短篇

跨越半个世纪“十指联弹”

薪火相传共谱译坛佳话

亚尔丰斯•都德是法国十九世纪的著名文学家。1873年出版的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集《星期一的故事》,反映了十九世纪法国社会风貌人情,是描摹人物世情的经典之作。其中《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声誉。

译者陆达成对都德作品情有独钟,及至对儿子陆谷孙教授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实为陆氏父子两代在外国文学作品传播上薪火相传、成就斐然的生动写照。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中科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翻译工作的陆达成先生曾拟为中国当时的青少年读者译出都德短篇小说集《星期一的故事》。先后译成十篇爱国故事,虽多数仍为当下中国读者所鲜知,但出于主客观诸多原因,均未刊布。九十年代末期,陆达成先生之子、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陆谷孙先生着手续译,并由翻译家周克希先生对照法文原著审订译稿,遂成本书。全书分“遐思与历史篇”和“情性与忆旧篇”等四十余篇,多为中国读者所未见的都德经典短篇小说。

作者 亚尔丰斯•都德(1840-1897)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小说家,龚古尔学院院士。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他以这次战争为背景,写了一组具有深刻爱国主义内容和卓越艺术技巧的短篇小说,即《星期一的故事》。作者短篇小说成就颇高,著名的还有《磨坊文札》。尤擅描摹人情刻画风俗,文笔隽美,真切动人。

译者 陆达成 1921年毕业于上海“中法学堂”,后考入陇海铁路工作,其间时为《北京政闻周报》(La Politique de Pékin) 以法文撰稿;1956年受招聘进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翻译大量哲学和文论文字,较重要的有圣佩韦、艾吕雅、阿拉贡文论,分刊《文艺理论译丛》、《古典文艺理论译丛》及《西方文论》,以及与徐懋庸合译的加罗蒂著《人的远景:存在主义,天主教思想,马克思主义》等。

陆谷孙 陆达成之子,现任上海复旦大学外文...

作者 亚尔丰斯•都德(1840-1897)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小说家,龚古尔学院院士。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他以这次战争为背景,写了一组具有深刻爱国主义内容和卓越艺术技巧的短篇小说,即《星期一的故事》。作者短篇小说成就颇高,著名的还有《磨坊文札》。尤擅描摹人情刻画风俗,文笔隽美,真切动人。

译者 陆达成 1921年毕业于上海“中法学堂”,后考入陇海铁路工作,其间时为《北京政闻周报》(La Politique de Pékin) 以法文撰稿;1956年受招聘进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翻译大量哲学和文论文字,较重要的有圣佩韦、艾吕雅、阿拉贡文论,分刊《文艺理论译丛》、《古典文艺理论译丛》及《西方文论》,以及与徐懋庸合译的加罗蒂著《人的远景:存在主义,天主教思想,马克思主义》等。

陆谷孙 陆达成之子,现任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上海译文出版社版《英汉大词典》主编。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