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自卑感,是人类改善自身处境的动力之源,是人类追求优越感的原动力。在《自卑与超越》中,阿德勒首创“自卑情结”一词,阐述了自卑感的行成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教导个人如何超越自卑感,将自卑感转变为对优越感的恰当追求,从而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
+++++++++++++++++++++++++++++++++++++++++++++++++++++++++++++++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常常会与自卑的人打交道。尤其在中国,对孩子的教育有太多的与“隔壁家小明”的比较和追求完美的倾向。“人比人,气死人”,因此造就了大量的自卑和自恋的人(其本质还是自卑)。因此,阿德勒这本对于自卑以及超越自卑的著作,就有了特别的意义与价值。
阿德勒在这本著作里希望个体能直面自己的自卑并超越之,同时,走向关系,拥有社会兴趣,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只...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自卑感,是人类改善自身处境的动力之源,是人类追求优越感的原动力。在《自卑与超越》中,阿德勒首创“自卑情结”一词,阐述了自卑感的行成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教导个人如何超越自卑感,将自卑感转变为对优越感的恰当追求,从而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
+++++++++++++++++++++++++++++++++++++++++++++++++++++++++++++++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常常会与自卑的人打交道。尤其在中国,对孩子的教育有太多的与“隔壁家小明”的比较和追求完美的倾向。“人比人,气死人”,因此造就了大量的自卑和自恋的人(其本质还是自卑)。因此,阿德勒这本对于自卑以及超越自卑的著作,就有了特别的意义与价值。
阿德勒在这本著作里希望个体能直面自己的自卑并超越之,同时,走向关系,拥有社会兴趣,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只是将生活局限于狭隘的自身。在竞争激烈、内卷加剧、自卑感充斥和个人主义价值观蔓延的当今社会,即便这本书的成书年代那么久远,这些视角依然是很有启发性和应用性的。
——叶斌(心理学博士,注册心理师/督导师 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总监 上海闻殊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
夜晚,电台,在倾听那些来电者的愤怒、难过、委屈和失望时,你总能感受到当事人不快乐的情绪背后,所隐藏着的自卑的声音:我是不好的、我是不值得被珍惜的……无论这些声音是怎样通过原生家庭或者是成长过程里遇见的人和事反映在TA的记忆里,此刻都已经镌刻在TA对自己的认知里,变成自己生命里的症结,痛苦难耐。
我感受到来电者的伤痛,却苦于找不到可以有效帮助到他们的工具,直到多年前读到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他用直白平实的语言,拉着你看向自己内心深处那些本能回避或者无法觉察的自卑和伤疤,带领着你在个体、家庭、社会等各种关系中,寻求着与自我和解,继而超越成长的路径。
现在,每当有人问我:有没有什么书可以让自己在荒袤的心灵沙漠中,觅得通往绿洲的道路?我会说,去看看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吧,或许这本书能助你一臂之力。
——梦晓(情感类心理夜话节目主持人 上海心理康复协会理事、专家组成员 24小时心理支持情绪减压平台创始人)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生于1870年2月7日,逝于1937年5月28日),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著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他在进一步接受了叔本华的生活意志论和尼采的权力意志论之后,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改造,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