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暗已成千古患
張灝教授一生學術志業從思想與時代考察,並接續上中國大傳統的思想內涵,從二十世紀穿行而來,見證了近代史中動盪的時局,洞察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要,比較西方文化思想的元素,是文明的傳燈者;其著作、文章包括幽暗意識、超越意識以及對轉型時代深邃地探討多歧性文化的複雜構成,敏銳地警惕到人性中的幽暗意識,成為後輩學人繼續探索時代的「引路人」。
如今先生故去,時代還在轉型或是逆轉當中,讓年輕一代重讀先生的著作具有深刻的現實反思意義。本書完整收錄中、港、臺、美各地學者的追思文章,以「幽暗已成千古患」為題,以紀念先生之人生及學術成就。本文集分為三大部分:「追憶似水年華〉、「轉型時代的哲思」、「二十世紀之子:張灝教授文章選集〉;最後附錄部分包括了〈訃告〉英文版、麥哲維教授的追悼電郵、黃敏浩教授、陳建華教授在不同時期與張灝教授所做的訪談錄、丘為君教授累積多年所編的〈張灝先生...
張灝教授一生學術志業從思想與時代考察,並接續上中國大傳統的思想內涵,從二十世紀穿行而來,見證了近代史中動盪的時局,洞察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要,比較西方文化思想的元素,是文明的傳燈者;其著作、文章包括幽暗意識、超越意識以及對轉型時代深邃地探討多歧性文化的複雜構成,敏銳地警惕到人性中的幽暗意識,成為後輩學人繼續探索時代的「引路人」。
如今先生故去,時代還在轉型或是逆轉當中,讓年輕一代重讀先生的著作具有深刻的現實反思意義。本書完整收錄中、港、臺、美各地學者的追思文章,以「幽暗已成千古患」為題,以紀念先生之人生及學術成就。本文集分為三大部分:「追憶似水年華〉、「轉型時代的哲思」、「二十世紀之子:張灝教授文章選集〉;最後附錄部分包括了〈訃告〉英文版、麥哲維教授的追悼電郵、黃敏浩教授、陳建華教授在不同時期與張灝教授所做的訪談錄、丘為君教授累積多年所編的〈張灝先生生平與著作年表〉及陳榮開教授費時整理的〈張灝教授著作目錄〉,一併包括在內,以方便日後學人參考。
陳躬芳
香港浸會大學中國研究(歷史)文學士,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哲學碩士(歷史)。研究興趣包括民國時期女子教育史、香港史、歷史建築保育等。碩士論文為《從敎育中「改造」女性:以「廣東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為個案研究(1907-1938)》。
周昭端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學士、碩士,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哲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先秦儒學、當代倫理學課題及小說哲學專題。2010年至今,在香港明愛專上學院任教,現任通識教育及語文學系高級講師、系主任,博士論文為《善與惡:孟子與荀子人性論之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