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祖国
《文学的祖国》与《一个年代的副本》不同,收录了作者之前在报刊上那些“以书为本”的专栏中的主要作品,但这些作品在进入《文学的祖国》之前大都又经过了一丝不苟的改写。其中不少的作品甚至与原作已经判若两篇。
1964年出生于湖南。后任教于深圳大学文学院。2002年起移居北美。1989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遗弃》。在中国文学圈,他是一个被传说的名字,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界最迷人的异类。有批评家认为他的一些短篇小说达到了“博尔赫斯的高度”,并觉得文学界对薛忆沩作品的冷漠是一种羞耻。日前其五本新书:长篇小说《遗弃》、书评集《文学的祖国》、微小说集《不肯离去的海豚》、散文集《与马可·波罗同行》和《一个年代的副本》,由上海文艺、上海三联、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
去年底,薛忆沩中断他将近8年离群索居的生活,重食人间烟火,受聘为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与语言学系2009-2010年度访问学者。他的“回归”激起了批评界对他的写作新一轮的关注。批评家吴亮主编的、典雅的《上海文化》杂志在2010年第一期刊出了关于他的战争小说的长篇评论。而同时与顾彬教授主持岭南大学“中国当代文学课程...
1964年出生于湖南。后任教于深圳大学文学院。2002年起移居北美。1989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遗弃》。在中国文学圈,他是一个被传说的名字,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界最迷人的异类。有批评家认为他的一些短篇小说达到了“博尔赫斯的高度”,并觉得文学界对薛忆沩作品的冷漠是一种羞耻。日前其五本新书:长篇小说《遗弃》、书评集《文学的祖国》、微小说集《不肯离去的海豚》、散文集《与马可·波罗同行》和《一个年代的副本》,由上海文艺、上海三联、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
去年底,薛忆沩中断他将近8年离群索居的生活,重食人间烟火,受聘为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与语言学系2009-2010年度访问学者。他的“回归”激起了批评界对他的写作新一轮的关注。批评家吴亮主编的、典雅的《上海文化》杂志在2010年第一期刊出了关于他的战争小说的长篇评论。而同时与顾彬教授主持岭南大学“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旅美学者刘再复教授偶尔读到了他的《通往天堂的最后那一段路程》(这部作品与《阿Q正传》等11种经典作品一起入选由林贤治、肖建国主编的《中篇小说金库》第一辑)。兴奋之余,刘再复教授写下《阅读薛忆沩小说的狂喜》一文,称薛忆沩的小说用“金子般的文字”写成,似乎故意是与德国同行的“垃圾论”大唱反调。文章还为薛忆沩的“名”不副“实”鸣不平,称薛忆沩的写作有非凡的实力,却没有与之相称的超凡的大名。文章在香港《明报》月刊二月号发表后,又很快于《南方都市报》发表,引起了世界各地华文文学读者和学者的注意。接着,《明报》月刊又在五月号发表了《遗弃二十年:一份奇特的文学档案》一文。薛忆沩那部著名的“旧书”又再一次成为了“新闻”。而香港的哲学家李天命在读到薛忆沩的小说之后,直截了当称薛忆沩为“天才”。“他还有英式的幽默感,善于自我嘲讽和贬抑。这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也非常罕见。”薛忆沩的德国朋友有一次跟他讨论起卡夫卡的幽默,她说他是中国作家中少有的有幽默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