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941 : 导向深渊的决策
本书聚焦从1941年4月至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的八个月,从日本国内视角审视整个计划的决策过程,集中了当时的历史细节。
作者发掘了大量罕见的日文第一手材料,提出了多年来一直被众多历史学家忽略的重要问题,例如:为什么军人、文官、外交官以及天皇将他们的国家和人民带上危险的道路?为什么他们做出了从一开始就错误的决定?与公认观点不同的是,本书认为,日本领导人其实认识到发动这场战争将带来毁灭与自我毁灭的后果,甚至在发动袭击前的几个月里,日本领导人原本可以避免这一对决。但一方面,日本对中国旷日持久的战争对日本国内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面临资源短缺的经济困境;另一方面,日本不断扩大其在太平洋地区势力的举动引发了西方传统强国的不满,对日本的贸易限制不断加强,日本面临外交困境;第三,日本军队和政府的特殊关系以及矛盾的内阁制造就了特殊的政治决策机制,加之日本好战分子惯...
本书聚焦从1941年4月至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的八个月,从日本国内视角审视整个计划的决策过程,集中了当时的历史细节。
作者发掘了大量罕见的日文第一手材料,提出了多年来一直被众多历史学家忽略的重要问题,例如:为什么军人、文官、外交官以及天皇将他们的国家和人民带上危险的道路?为什么他们做出了从一开始就错误的决定?与公认观点不同的是,本书认为,日本领导人其实认识到发动这场战争将带来毁灭与自我毁灭的后果,甚至在发动袭击前的几个月里,日本领导人原本可以避免这一对决。但一方面,日本对中国旷日持久的战争对日本国内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面临资源短缺的经济困境;另一方面,日本不断扩大其在太平洋地区势力的举动引发了西方传统强国的不满,对日本的贸易限制不断加强,日本面临外交困境;第三,日本军队和政府的特殊关系以及矛盾的内阁制造就了特殊的政治决策机制,加之日本好战分子惯有的赌徒心态,最终促使日本孤注一掷,采取鲁莽的行动,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除了对历史事件的直接关注,作者还着重探讨了日本与中国、日本与西方的关系,重构我们对太平洋战场的认识。
堀田江理(Eri Hotta) ,出生于日本东京,曾在日本、美国、英国接受教育。先后于牛津大学、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任教,曾担任东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还著有《泛亚洲主义与日本的战争:1931-1945》。现居美国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