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传
《高僧传》是一部自东汉永平至梁代天监建筑名僧人的传记,共257人,附见者又二百多人,13卷,将所载僧人分为“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忘身”“诵经”“兴福”“经师”“唱导”等十类。记载了佛教传入中国及佛经翻译的情况,介绍了这一时期佛教的主体——僧人的活动,描述了许多文人和佛教僧侣的交往以及他们受佛教影响的故事。后人通过此书能够全面地了解佛教东进之后的宣传、融合,进而占据社会思想领域中显要位置的历史过程,了解中国佛教的源头等珍贵的原始史料。可以说,《高僧传》是一把打开东汉到南北朝佛教世界大门的钥匙。
《高僧传》问世以后,常被佛教目录书籍著录,对研究汉魏六朝文学有多方面的作用,但由于它是一部一千多年前的佛学著作,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阅读相当困难,因此出版这套简体白话注译版,以填补空白。选用碛砂藏本为底本,并参照大正藏本、弘教藏本与金陵刻经处本...
《高僧传》是一部自东汉永平至梁代天监建筑名僧人的传记,共257人,附见者又二百多人,13卷,将所载僧人分为“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忘身”“诵经”“兴福”“经师”“唱导”等十类。记载了佛教传入中国及佛经翻译的情况,介绍了这一时期佛教的主体——僧人的活动,描述了许多文人和佛教僧侣的交往以及他们受佛教影响的故事。后人通过此书能够全面地了解佛教东进之后的宣传、融合,进而占据社会思想领域中显要位置的历史过程,了解中国佛教的源头等珍贵的原始史料。可以说,《高僧传》是一把打开东汉到南北朝佛教世界大门的钥匙。
《高僧传》问世以后,常被佛教目录书籍著录,对研究汉魏六朝文学有多方面的作用,但由于它是一部一千多年前的佛学著作,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阅读相当困难,因此出版这套简体白话注译版,以填补空白。选用碛砂藏本为底本,并参照大正藏本、弘教藏本与金陵刻经处本,注释时尽量做到详细,译文则尽量做到通俗明了。
朱恒夫,博士,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艺术论丛》主编、中国傩戏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上海戏剧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古典文学研究会理事。出版有《目连戏研究》等十多部著作。
王学钧,江苏南京人,文学硕士,江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文学、中国古典小说与民间教宗研究。著有《刘鹗与老残游记》、《李伯元年谱》等五种,及《太谷学派的世俗禅》、《般若与语言》等论文百余篇。
赵益,江苏如东人,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文化史相关专题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四种,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