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编清代稿钞本(全50册)
○ 本系列丛书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批准列入国家清史编纂工程的一项重要的地方藏文献抢救、整理、科研、出版项目,出版本丛书旨在挖掘、抢救和传承珍稀历史文献,为国家清史编纂工程提供原始资料,推动清史及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服务于国内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政府方志编纂部门、清史研究者、古文献收藏者及境外汉学研究机构、个人。
○ 广东现存的清代文献尤其是稿本、钞本,大部分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中山大学图书馆收藏。本丛书从上列两馆收藏的五千余种文献中整理、编选出极具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二千余种稿本、钞本及部分独具价值、留存较少的珍稀刻印本,拟分辑出版。一编出版五十册,收入日记二十余种、诗文集一百四十余种、清末广东咨议局等机构的公文档案二十余种,共计一百八十余种,约五千四百余万字。续编出版五十册,收入日记、书札九种、诗文集四十七种、...
○ 本系列丛书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批准列入国家清史编纂工程的一项重要的地方藏文献抢救、整理、科研、出版项目,出版本丛书旨在挖掘、抢救和传承珍稀历史文献,为国家清史编纂工程提供原始资料,推动清史及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服务于国内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政府方志编纂部门、清史研究者、古文献收藏者及境外汉学研究机构、个人。
○ 广东现存的清代文献尤其是稿本、钞本,大部分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中山大学图书馆收藏。本丛书从上列两馆收藏的五千余种文献中整理、编选出极具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二千余种稿本、钞本及部分独具价值、留存较少的珍稀刻印本,拟分辑出版。一编出版五十册,收入日记二十余种、诗文集一百四十余种、清末广东咨议局等机构的公文档案二十余种,共计一百八十余种,约五千四百余万字。续编出版五十册,收入日记、书札九种、诗文集四十七种、清末各省财政说明书等十八种,共计七十四种,约五千四百余万字。
○ 本系列丛书不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分类排序,而是根据所发掘、抢救的文献情况及境内外古籍文献整理、编选、影印出版的先例,确定如下编选原则:优先收录日记、书札、诗文集稿本钞本,其次为孤本珍本,再次为曾经刻印但较具史料价值且留存极少的刻本或印本。
○ 本系列丛书的编排原则为:将日记、书札、诗文集、清末广东咨议局等机构的公文档案或各省财政说明书等同类文献汇集编排;日记、书札据起始时间,大体依写作时间排序;诗文集据作者生年排序,无法确定作者生年的排在本类之末,其中篇幅大的编排成完整的分册;清末各省财政说明书则根据容量大小,或单独成册,或一省多本,或数省合编。对入选过的作者,却又有新发现史料文献的,随时在后续编辑中予以增补出版。
○ 本系列丛书收入的全部文献均据文献原底本影印,底本原有之题跋、批校、印鉴等均予保留,只作版面的缩放,不进行校勘,不作文字修描,尽量将文献底本的原貌呈现於世。
○ 为方便查阅、检索、记录和引用,本系列丛书各编的首册均编列所收文献的总目录;各分册均列本册所收文献书目(有章节的加细目),单独编列页码;每种文献前设扉页,注明书名、卷数、作者、版本类别(稿本、钞本、刻本、石印本、铅印本,对能够查证具体年代的在版本类别上标示年代)及收藏机构等相关信息,对上述信息除书名外,有缺失的,该项下空白。
○ 本系列丛书用字原则:书名、总序、主编的话、出版说明、总目录、各分册目录、篇扉页用字等内容,均以繁体字编排。
○ 本系列丛书总目录、分册目录及书眉一般采用原书卷端题名;原书卷端没有题名或题名不甚妥帖的,则据封面题签、书名页,或据原始馆藏文献登记内容,由编者确定。
○ 本系列丛书按照统一的成书尺寸、版心格式、书眉、页码、装帧标准等进行排版和印制。
○ 对部分残破的底本,先进行裱补,再进行扫描、影印;对已经产生破损残缺失去修复信息源的无法裱补的底本,保持原状扫描,对部分有硃批的钞本,先扫描为彩色图像,再转化为黑白图像,以求字迹清晰。
○ 对个别文献因装订失误产生的明显顺序错误径作校正,不出校记;但对大批量文献怀疑顺序有误或缺失,为尊重原稿且利于研究者比照,不作任何校正,按原态复制。
○ 版面处理的原则是:尽力做到文字清晰、大小适中、方便阅读,同时力求内容充实,涵括更多信息。对字体大小适中、版面清晰的底本,采用双栏对开排版;对版面特殊、字体偏小的底本,采用单栏对开排版;对字体过小、字迹潦草的底本,则采用单栏单页排版。
○ 为避免编辑加工造成的错误,对书稿中易与正文区分的插页,尽量保持原样;对与正文区分不明显的插页,略加说明。对一些原稿幅面较大,缩小后字迹辨认不清者,在保留一幅原稿图像的基础上,分拆放大成多个清晰页面排于其后,并用文字加以说明。
○ 由于稿本、钞本书写形式各异,版面格式纷杂,为保证阅读效果,当遇有特殊情况时,在不影响文献底本原文、不致使人产生误解的前提下,作个别处理,如适当放大眉批,缩小原页码与正文的距离等。因此,若以本丛书作为研究清代书写版式、书写习惯或校勘版本的对象时,请核对底本。
○ 本系列丛书的编辑出版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希望有更多的机构和个人提供所藏的各类珍稀文献,加入其中,为挖掘、抢救和传承珍稀历史文献,促进史料的传播利用,推动文化科研的发展做出贡献。
○ 因本系列丛书整理、出版工作浩繁,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历史系成立了整理编选委员会;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广东大沿海出版工贸有限公司成立了编辑出版委员会,专项负责整理、选编和出版工作,以确保丛书的高质量出版。
○ 在整理、编选、出版过程中,我们深感抢救地方文献之必要与迫切。因此,在文献收集远未理想及选编原则、编排体例尚存争议的情况下,仍决心按上述体例编辑、出版,未臻完善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我国大型综合性公共图书馆之一,有广东省“总书库”之称,建于1912年。截止2002年底,拥有藏书385多万册件,其中新旧平装书260余万册;线装古籍38.5万册。该馆历来重视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其特藏部收藏各类特藏文献66万余册(件),包括珍本、善本2万余册;普通古籍20万余册;金石拓片3万余册(件);丛书16万余册。
中山大学图书馆
于1924年建馆,馆藏富甲南国。至2004年底,图书馆馆藏总量达459万册(件),古籍图书近40万册,其中善本2,000多种约30,000册,具有不少海内孤本、珍贵稿本和名家批校本;碑帖近30000件。另有朝鲜刊本古籍176种968册,日本刊本古籍85种831册。中国历代石刻拓片35,000多件,全国少见。清末与民国时期华南地区出版的中外文报刊数量多且系统,部分为国内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