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与西学

联合创作 · 2023-10-03 23:51

希腊以来一开始以哲学为代表,后来发展为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西方学术,从根本上代表了一种与中国古代学术迥然不同的学术传统。无论是中学原有的分类体系,还是西学今天的学科体系,都有其各自的合理性;无论用西方学科体系来肢解中学,还是用中学概念范畴来衡量西学,都是值得怀疑的。通常所谓中、西学术之异,并非同一种学问传统内部的思维差异,而是两种不同学术传统之间的类型之异。

迄今为止,国人对西方学术传统的本质特征仍然相当隔膜,对西学与中学的关系仍存在理解与定位的严重问题。本书深刻检讨近代以来普遍盛行的、用西方学科体系肢解中国学术以及用西方概念范畴来整理中国学问的过程,并对中学与西学关系、中国传统学问主流即儒学的现代歧路以及当代中国学统重建等重要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

本书是在作者原著《“中学”与“西学”——重新解读现代中国学术史》2002年旧版基础上增补...

希腊以来一开始以哲学为代表,后来发展为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西方学术,从根本上代表了一种与中国古代学术迥然不同的学术传统。无论是中学原有的分类体系,还是西学今天的学科体系,都有其各自的合理性;无论用西方学科体系来肢解中学,还是用中学概念范畴来衡量西学,都是值得怀疑的。通常所谓中、西学术之异,并非同一种学问传统内部的思维差异,而是两种不同学术传统之间的类型之异。

迄今为止,国人对西方学术传统的本质特征仍然相当隔膜,对西学与中学的关系仍存在理解与定位的严重问题。本书深刻检讨近代以来普遍盛行的、用西方学科体系肢解中国学术以及用西方概念范畴来整理中国学问的过程,并对中学与西学关系、中国传统学问主流即儒学的现代歧路以及当代中国学统重建等重要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

本书是在作者原著《“中学”与“西学”——重新解读现代中国学术史》2002年旧版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新版大幅调整了原书结构,增加了两章及附录共10余万字,根据最近二十年最新动态更新了许多重要内容,等等,总计51.4万字。新版分为两上、下两编及附录,其中——:

上编主要讨论了哲学、本体、ontology、辩证法、形而上学等几个基本哲学范畴,它们在近代中国的含义变化,学人们如何对此缺乏自觉,含义曲解背后隐含的国人对西方学术传统的误解、对中国学术传统的抛弃以及相关的当代中国学术问题。以此说明,将中国古代学术纳入到西方现代学术分类体系中去为何存在巨大困难。20世纪以来,中国人虽然在极短时期内引进了几乎所有的西方学科之名,但是未必真正理解和接受了西方学科的精神和思维方式,所以产生了一系列误解和误用。

下编主要讨论了儒学是不是哲学、儒学是不是宗教、中国古代有无伦理学等涉及中国传统学问的定位、当下流行的学科体系的合法性以及如何看待新儒家在处理中学与西学关系上的得失。其中两章以儒学为例来讨论中国古代学术在性质上的定位,认为儒学作为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成分之一与西方宗教而不是哲学传统更接近,因此将它称为哲学,或将它直接纳到哲学等学科范畴中去,是值得疑问的。

最后一章以唐君毅、牟宗三为例,说明当代中国学者如何因为误解西方学术传统的实质,而在人为制造的中西结合问题上虚耗精力,并论证现代新儒家在中学、西学结合方面所做的理论尝试失败的根源,从而试图对中学与西学的关系、未来中国学术的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若干总结性说明,并提出中学与西学的结合主要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

附录整理了美国希腊史家卡恩(Charles H. Kahn)及中国学者王太庆、王路三人有关是/真/形而上学的观点(2万字左右)。

方朝晖,安徽省枞阳县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代表作有《“中学”与“西学”》(2002)、《儒家修身九讲》(2008/2011/2020)、《为“三纲”正名》(2014)、《文明的毁灭与新生》(2011)、《春秋左传人物谱》(2001)等。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