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與自由

联合创作 · 2023-10-12 14:18

本書主旨在探求史家陳寅恪學術思想發展的淵源和軌跡,

以期通過史實的考掘,

以及陳寅恪論學思維和學術發展之間的關聯,

重新呈現陳寅恪過去長期為人所忽視的一些側面,

補充和增強對陳寅恪的理解和認識。

不但具有新史料,兼有新觀點和新視野。

陳寅恪嘗言「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非僅事關學術發展,也是個人出處進退的考驗。若論其思想源流,及其辯證思維發展,本書作者追溯陳寅恪的求學歷程和相關論述,推論應可上接希臘古典辯證思維。這是陳寅恪論學的核心價值和立身大節之所在,但於其思想源流卻為前賢論陳寅恪者所未及。

「中體西用」自近代以來迭見時賢引用,爭議甚大;作者爬梳陳寅恪處理傳統體用論的過程,證明陳寅恪固為「中體西用」論者;但通過〈論韓愈〉一文,發現陳寅恪正面論述韓愈心性思想的突破係來自佛家,拈出「天竺為體,華夏為用」,等同肯定「西體中用」的作用。不論就陳寅恪個人或...

本書主旨在探求史家陳寅恪學術思想發展的淵源和軌跡,

以期通過史實的考掘,

以及陳寅恪論學思維和學術發展之間的關聯,

重新呈現陳寅恪過去長期為人所忽視的一些側面,

補充和增強對陳寅恪的理解和認識。

不但具有新史料,兼有新觀點和新視野。

陳寅恪嘗言「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非僅事關學術發展,也是個人出處進退的考驗。若論其思想源流,及其辯證思維發展,本書作者追溯陳寅恪的求學歷程和相關論述,推論應可上接希臘古典辯證思維。這是陳寅恪論學的核心價值和立身大節之所在,但於其思想源流卻為前賢論陳寅恪者所未及。

「中體西用」自近代以來迭見時賢引用,爭議甚大;作者爬梳陳寅恪處理傳統體用論的過程,證明陳寅恪固為「中體西用」論者;但通過〈論韓愈〉一文,發現陳寅恪正面論述韓愈心性思想的突破係來自佛家,拈出「天竺為體,華夏為用」,等同肯定「西體中用」的作用。不論就陳寅恪個人或時代背景言,皆可謂石破天驚之論。

陳寅恪好為「對對子」,但不知陳寅恪曾以「對對子」入題遭遇連番挑戰,作者挖掘出當年北平世界日報所刊一連串的讀者論戰,以及陳寅恪親為答辯的史料,重新審視當年陳寅恪所以辯證地提出中文文法之建立,當從比較歷史語言學入手的論斷;但惜誤解者多,或視此為談趣。作者窺其用心,許為「假西學以崇中學」,亦可謂用心深,寓意遠。

1950年生於台灣新竹,原籍江蘇黃橋。中國文化學院新聞系、史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長期擔任台灣聯合報系記者,2007年春,獲中正大學歷史學博士,短期留校任博士後研究。現任玄奘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兼系主任。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