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青年的肖像

联合创作 · 2023-09-30 07:50

这本薄薄的诗集有一个较为庞杂的源头:一本名为《杂诗集》的篇幅接近两百页的自印诗集(印刷精良,只在朋友们之间流传——大多数诗集的最终命运)。之所以取这么一个名字,也许只是因为题材太过琐碎,样式繁多:有长诗、短诗、剧诗。大多写到了西方文化传统中的人物、神话。我们尽可能小心翼翼地把他关于“现实题材”的诗从中抽出,不出意料但也颇为神奇的是,我们看到的竟然是一个青年的肖像,尽管它是由多重的影像叠加而成的。这个“我”并不自恋,也不自怨自艾,他更多地从对旁人的观察以及对古典故事的改写中努力辨别自己摇摆的形象(有时候是一个模糊的思想),就像在一个水洼中的身影一样变动不居。在这些诗里,第一人称是罕见的,即便是有,最好也是把它当做是某个复合人物的声音。互文性这个概念有助于说明他的诗与历史作品(并不更多地是文学作品)之间互相交错、彼此依赖的若干表现形式。其中引用、暗示、参...

这本薄薄的诗集有一个较为庞杂的源头:一本名为《杂诗集》的篇幅接近两百页的自印诗集(印刷精良,只在朋友们之间流传——大多数诗集的最终命运)。之所以取这么一个名字,也许只是因为题材太过琐碎,样式繁多:有长诗、短诗、剧诗。大多写到了西方文化传统中的人物、神话。我们尽可能小心翼翼地把他关于“现实题材”的诗从中抽出,不出意料但也颇为神奇的是,我们看到的竟然是一个青年的肖像,尽管它是由多重的影像叠加而成的。这个“我”并不自恋,也不自怨自艾,他更多地从对旁人的观察以及对古典故事的改写中努力辨别自己摇摆的形象(有时候是一个模糊的思想),就像在一个水洼中的身影一样变动不居。在这些诗里,第一人称是罕见的,即便是有,最好也是把它当做是某个复合人物的声音。互文性这个概念有助于说明他的诗与历史作品(并不更多地是文学作品)之间互相交错、彼此依赖的若干表现形式。其中引用、暗示、参考、仿作、戏拟、各式各样的照搬照用,不胜枚举。诚然,文学是在它与世界的关系中写成,但更是在它同自己、同自己的历史的关系中写成的。借鉴已有的文本可能是偶然或默许的,是来自一段模糊的记忆,是表达一种敬意,或是屈从一种模式,推翻一个经典或心甘情愿地受其启发。这样的一个或多个肖像,已经不再关乎自然人的外貌形象,而更接近于一本书的隐喻。(鲁毅)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