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北京 : 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

联合创作 · 2023-09-11 21:44

本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考察“公园”作为一个新兴的西方文明装置,如何进入晚清及民国北京,在这个过程中又如何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外来文明的对接与转化。旨在从公园入手,以小见大,呈现晚清至民国北京政治、社会、历史、文学、文化诸方面纷繁复杂的变革。

本书的研究内容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北京的公园,既包括清末民初政府正式建造、开放的公园,也包括具有公园性质的公共游览空间。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选取若干最有代表性的公园,借此折射清末民初北京的现代性转型。近代北京各大公园多由清代的皇家禁苑改造开放而成,其等级和风格有着明显的分野,地处不同的城市区域,吸引了阶级、政治、文化背景各异的人群,并形成具有不同功能与审美风格的公共空间。

本书以万牲园、中央公园、北海公园、城南游艺园与陶然亭为个案,借以一一对应传统士绅、新文化人、新青年、普通市民、政治团体这五种人群的生活及表...

本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考察“公园”作为一个新兴的西方文明装置,如何进入晚清及民国北京,在这个过程中又如何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外来文明的对接与转化。旨在从公园入手,以小见大,呈现晚清至民国北京政治、社会、历史、文学、文化诸方面纷繁复杂的变革。

本书的研究内容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北京的公园,既包括清末民初政府正式建造、开放的公园,也包括具有公园性质的公共游览空间。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选取若干最有代表性的公园,借此折射清末民初北京的现代性转型。近代北京各大公园多由清代的皇家禁苑改造开放而成,其等级和风格有着明显的分野,地处不同的城市区域,吸引了阶级、政治、文化背景各异的人群,并形成具有不同功能与审美风格的公共空间。

本书以万牲园、中央公园、北海公园、城南游艺园与陶然亭为个案,借以一一对应传统士绅、新文化人、新青年、普通市民、政治团体这五种人群的生活及表现,同时也分别反映公园所承担的启蒙、文化、文学、娱乐、政治等功能。

林峥,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曾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学院。2004-201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博士学位,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首位本科直升博士生,师从陈平原教授。博士论文《北京公园:现代性的空间投射(1860-1937)》入选2015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曾赴哈佛大学、剑桥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新竹清华大学等海外学府访学。

长期致力于城市文化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华文史论丛》等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并获《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有关北京公园研究、共和国城市研究的课题,分别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资助。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