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思想的困局

联合创作 · 2023-10-03 00:35

由“在世界里的中国”角度,思索中国文哲未来的方向,必要“立足本土”,方能“放眼天下”,中国其实就是一个世界,中国不仅是一个王国!

这一本先生的遗作,如实呈现哲学大师沉淀一生的思想风采,理性而深邃。

二十世纪变成一个混乱的时代,解构主义思维、后现代与现代之间的冲突,呈现了许多哲学家的迷惘与忧虑。原先充满希望的世界,渐渐走向处处是“困局”的世界,再也不能维持“希望的世纪”这种信念。

于是走入一连串困局:

˙首重困局:传统与现代性的紧张关系

˙第二重困局:现代文化本身的不完整性

˙第三重困局:不信任现代文化而出现“反理性思潮”

从二十世纪每个世代对于哲学问题的了解,药方,剖析当代西方哲学家如何解消“走向一个现代社会的铁笼”的忧虑,进而扩展哲学思维的“视域”。思索“哲学之未来”的问题究竟是什么?现代文化之下的哲学思维落实到政治、经济、宗教、社会秩序上,会成为...

由“在世界里的中国”角度,思索中国文哲未来的方向,必要“立足本土”,方能“放眼天下”,中国其实就是一个世界,中国不仅是一个王国!

这一本先生的遗作,如实呈现哲学大师沉淀一生的思想风采,理性而深邃。

二十世纪变成一个混乱的时代,解构主义思维、后现代与现代之间的冲突,呈现了许多哲学家的迷惘与忧虑。原先充满希望的世界,渐渐走向处处是“困局”的世界,再也不能维持“希望的世纪”这种信念。

于是走入一连串困局:

˙首重困局:传统与现代性的紧张关系

˙第二重困局:现代文化本身的不完整性

˙第三重困局:不信任现代文化而出现“反理性思潮”

从二十世纪每个世代对于哲学问题的了解,药方,剖析当代西方哲学家如何解消“走向一个现代社会的铁笼”的忧虑,进而扩展哲学思维的“视域”。思索“哲学之未来”的问题究竟是什么?现代文化之下的哲学思维落实到政治、经济、宗教、社会秩序上,会成为什么主张?

劳思光先生:若要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或困局中找到出路,就是一种创造的工作,这工作必须要发挥已有文化传统的潜力──可以发挥、可以出现,但是还完全发挥。……发挥潜力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却是唯 一可能的出路。

历史学者余英时观察到,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必然地求助于西方理念、价值或习俗,以作为正当性的最终基础”。面对西方以及自己的文化传统,我们往往陷入迎、拒的两难,却鲜少作深入的省思与评析。

劳思光先生生前最后的这本著作,填补了上述缺憾。论述如实呈现了他沉淀一生的思想风采;在审视现代思想之余,作者更由“在世界里的中国”角度,思索中国文哲未来的方向。

劳思光,1927-2012,原名劳荣玮,号韦斋,笔名思光,是与唐君毅、牟宗三齐名的哲学家,尤其长于中国哲学史与现当代西方哲学。

1955年起先后在珠海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任教,曾任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哲学学部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并为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人、以及台湾清华大学、政治大学、师范大学与东吴大学等校客座教授。2012年10月去世前为华梵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以及香港中文大学荣休教授。

主要著作包括《中国哲学史》三卷四册、《康德知识论要义》、《中国文化要义》、《中国文化路向问题的新检讨》、《思光诗选》等约三十余种。

浏览 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