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世与传世

联合创作 · 2023-10-11 20:01

文学革命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副产品,也是中国文学自身新旧嬗变的历史产物。梁启超关于文学革命的理论倡导与建构体现了20世纪新的文学审美意识与审美理想的萌芽,是中国文学审美理念更新的重要阶梯。本书系统地回顾了梁启超的文学思想发展历程,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夏晓虹,1953年出生于北京。文革期间,在吉林插队。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1984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赴日本、美国、德国、捷克、韩国、英国以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从事研究与参加学术会议,并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1998)、日本东京大学(1999—2001)客座讲学。主要关注近代中国的文学思潮、女性生活及社会文化。学术著述之余,间或发表文化随笔。著作除本书外,尚有《诗界十记》(1991)、《晚清文人妇女观》(1995;日译本名为《纏足妇女》,1998)、《旧年人物》(1997)、《诗骚传统与文学改良》(1998)、《晚清魅力》(2001)、《晚清社会与文化》(2001)、《返回现场——晚清人物寻踪》(2002)、《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2004)、并主編“学者追忆丛书”、《季镇淮先生纪念集》,編校《梁启超文...

夏晓虹,1953年出生于北京。文革期间,在吉林插队。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1984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赴日本、美国、德国、捷克、韩国、英国以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从事研究与参加学术会议,并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1998)、日本东京大学(1999—2001)客座讲学。主要关注近代中国的文学思潮、女性生活及社会文化。学术著述之余,间或发表文化随笔。著作除本书外,尚有《诗界十记》(1991)、《晚清文人妇女观》(1995;日译本名为《纏足妇女》,1998)、《旧年人物》(1997)、《诗骚传统与文学改良》(1998)、《晚清魅力》(2001)、《晚清社会与文化》(2001)、《返回现场——晚清人物寻踪》(2002)、《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2004)、并主編“学者追忆丛书”、《季镇淮先生纪念集》,編校《梁启超文选》、《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启超卷》、《追忆康有为》、《追忆染启超》、《(女子世界)文选》、《集外文》等;另有合著《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同学非少年》,合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大旧事》、《图像晚清:点石斋画报》等数种。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