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学研究初探
《日本汉学研究初探》收录15篇论文,主要研究“儒家思想的受纳”、“中国文学的回响”、“东亚文化交流史”,侧重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思想时所蕴含的问题意识以及日本儒学研究中对中国文学的容受、继承与考证等。本丛书以东亚为研究之视野,以儒家经典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为研究之脉络,既宏观中西文化交流,又聚焦东亚各地文化之互动,并在上述脉络中探讨经典与价值理念之变迁及其展望。
本论文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是郑清茂教授的引论,郑教授宏观地勾勒出“日本汉学”此观念的内涵,其论点具指标意义。
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的论文分别探讨儒学思想与中国文学的问题,这两部分的论文篇幅最多,也是此次会议的主轴。李庆及林庆彰两位教授的论文按传统的归类,属于经学,经学自然是儒学的一部分;陈玮芬与杨儒宾的论文隐约之间有比较中、日儒家思想史的意味;中峙隆藏教授的论文严格说来不局限在儒学上面,但儒家特重...
《日本汉学研究初探》收录15篇论文,主要研究“儒家思想的受纳”、“中国文学的回响”、“东亚文化交流史”,侧重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思想时所蕴含的问题意识以及日本儒学研究中对中国文学的容受、继承与考证等。本丛书以东亚为研究之视野,以儒家经典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为研究之脉络,既宏观中西文化交流,又聚焦东亚各地文化之互动,并在上述脉络中探讨经典与价值理念之变迁及其展望。
本论文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是郑清茂教授的引论,郑教授宏观地勾勒出“日本汉学”此观念的内涵,其论点具指标意义。
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的论文分别探讨儒学思想与中国文学的问题,这两部分的论文篇幅最多,也是此次会议的主轴。李庆及林庆彰两位教授的论文按传统的归类,属于经学,经学自然是儒学的一部分;陈玮芬与杨儒宾的论文隐约之间有比较中、日儒家思想史的意味;中峙隆藏教授的论文严格说来不局限在儒学上面,但儒家特重历史意识,方便说来,我们似可将中(山鸟)教授的论文归入“儒学思想的受纳”此一部门。“中国文学的回响”此部门收有五篇论文,金文京、斋藤茂及小峰和明三位教授的论文偏向于文献的引介与诠释。中、日两国交流时间特长,中国文献流落日本者不知凡几,类似的文献考古学工作还大有发展的空间。陈明姿及川合康三两教授做的工作比较像“影响的研究”,国内能触及平安文学的学者极少,遑论研究?陈教授的论文大有开疆拓土之功。川合教授的论文进路比较特别,此文似有“心态史”的意味,他由“堕泪碑”引发联想,并论及后人对此一主题的看法,叙述的工作做得细腻,所以我们也将它收入“中国文学的回响”此一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