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的战略
《冲突的战略》内容简介:谢林在《冲突的战略》一书中发展出来的最重要的思想是关于可信承诺(credible commitment)在)中突或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一思想最早源于他的一篇论文“论谈判”(1956年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后收入《冲突的战略》。成为第2章的内容),其基本内涵是,在谈判和冲突的场合,如果博弈一方能够以可信和可观察的方式限制自己的某些选择自由反而会增强其谈判地位.而赋予一方更多的相机决策权则可能伤害该参与人的利益。听起来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更多的行动自由总是意味着更多的机动性。即便在最差的情况下。你至少可以将机动性弃而不用,保留它怎么会对你不利呢?大家熟知的“置于死地而后生”是这方面最好的一个例子(谢林在书中也提到这个例子):炸毁唯一逃生的桥梁可以向你的敌人显示誓死一拼的决心.从而达到阻遏敌人进攻的战略目的。在这里,炸毁桥梁就...
《冲突的战略》内容简介:谢林在《冲突的战略》一书中发展出来的最重要的思想是关于可信承诺(credible commitment)在)中突或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一思想最早源于他的一篇论文“论谈判”(1956年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后收入《冲突的战略》。成为第2章的内容),其基本内涵是,在谈判和冲突的场合,如果博弈一方能够以可信和可观察的方式限制自己的某些选择自由反而会增强其谈判地位.而赋予一方更多的相机决策权则可能伤害该参与人的利益。听起来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更多的行动自由总是意味着更多的机动性。即便在最差的情况下。你至少可以将机动性弃而不用,保留它怎么会对你不利呢?大家熟知的“置于死地而后生”是这方面最好的一个例子(谢林在书中也提到这个例子):炸毁唯一逃生的桥梁可以向你的敌人显示誓死一拼的决心.从而达到阻遏敌人进攻的战略目的。在这里,炸毁桥梁就是一种关于绝不退缩的可信承诺,它限制了你的行动空间,但反而收到了吓退敌人的效果。而如果你保有它,给自己留一条退路,看起来似乎万无一失。可是问题在于。这时你再威胁敌人说绝不后退就不那么可信了。敌人可能推断你心虚.进而发动攻击。从这个意义上说“相机决策”、“因地制宜”这些似乎永远正确的决策原则在一定的博弈环境中并不一定是最优的。
托马斯·谢林1951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曾在美国哈佛大学的肯尼迪学院教学长达20年,担任政治经济学教授,并获得退休名誉教授的称号。之后他还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和经济系担任教授,并获得退休名誉教授称号。他教授的课程除经济学理论外,还涉及外交、国家安全、核战略以及军控等很多方面。
谢林重要的理论著作包括《冲突的战略》、《选择与结果》、《武器与影响》等,其中前者是相关领域中最具有开创性的理论著作之一。他的理论和思想不仅运用在经济学分析中,而且在外交、军事领域也有很深的影响。
2005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托马斯·谢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在博弈论方面的开创性贡献。在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奖的新闻稿中就特别提到了他的《冲突的战略》一书。毫无疑问,《冲突的战略》是谢林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最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