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关键词

联合创作 · 2023-10-04 04:08

商品描述

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中国文化向来强调人的一生要立功立德,而对终要面临的“死亡”多避讳不谈。在禅宗思想中,生即是为了死,生死不过是循环往复的过程。在日本文化、宗教、艺术、思想领域,禅宗的“无常观”浸透尤深。镰仓歌人西行面对着血海尸山吟咏出了花月之美;南北朝歌人吉田兼好厌倦了名利风雅后写下“物皆幻化,何事暂住”;能剧大家世阿弥在探讨能剧艺术与人生时说:“花将萎,方为有趣。”

这是一本关于“无常”的日本文化史。作者藤田正胜从几个关键词巧妙切入,向我们展示了日本歌人、俳人、僧禅对于生死的思考,诠释了日本文化的真义。

内容简介

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中国文化向来强调人的一生要立功立德,而对终要面临的“死亡”多避讳不谈。在禅宗思想中,生即是为了死,生死不过是循环往复的过程。在日本文化、宗教、艺术、思想领域,禅宗的“无常观”浸透尤深。镰仓歌...

商品描述

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中国文化向来强调人的一生要立功立德,而对终要面临的“死亡”多避讳不谈。在禅宗思想中,生即是为了死,生死不过是循环往复的过程。在日本文化、宗教、艺术、思想领域,禅宗的“无常观”浸透尤深。镰仓歌人西行面对着血海尸山吟咏出了花月之美;南北朝歌人吉田兼好厌倦了名利风雅后写下“物皆幻化,何事暂住”;能剧大家世阿弥在探讨能剧艺术与人生时说:“花将萎,方为有趣。”

这是一本关于“无常”的日本文化史。作者藤田正胜从几个关键词巧妙切入,向我们展示了日本歌人、俳人、僧禅对于生死的思考,诠释了日本文化的真义。

内容简介

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中国文化向来强调人的一生要立功立德,而对终要面临的“死亡”多避讳不谈。在禅宗思想中,生即是为了死,生死不过是循环往复的过程。在日本文化、宗教、艺术、思想领域,禅宗的“无常观”浸透尤深。镰仓歌人西行面对着血海尸山吟咏出了花月之美;南北朝歌人吉田兼好厌倦了名利风雅后写下“物皆幻化,何事暂住”;能剧大家世阿弥在探讨能剧艺术与人生时说:“花将萎,方为有趣。”

这是一本关于“无常”的日本文化史。作者藤田正胜从几个关键词巧妙切入,向我们展示了日本歌人、俳人、僧禅对于生死的思考,诠释了日本文化的真义。

编辑推荐

如何在全/球化“文化大熔炉”中审视自身文化

正如他曾经主张的那样,利用“和魂汉才”或“和魂洋才”的方式,以“日本精神”来包裹西方文化,这种做法是不能吸收和消化西方文化的……在今天流行的词语中,“日本科学”是一个浅薄、轻率的词。虽然加上了“日本”这一前缀,但这学问并未因此而不同。

如今所有国家都只能存在于与其他国家的紧密联系中,并与其他国家共有这个时代……目前的情况要求我们做的,不是封闭在自身的特殊性之中,而是面向世界开放自身,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创造“世界性的文化”并不是特殊性的丧失,而是以“个性”为基础的文化的自我形成。

何谓日本文化的“个性”

首先可以指出的是,日本文化的“个性”首先是日本文学、宗教代表人物对于“无常”的深刻思考。如松尾芭蕉所言“幻之栖”,我们只不过是在现世这个临时的栖居之所暂住一时而已。又如世阿弥的能剧,一方面他看到了鲜花盛开时的艳丽,另一方面他又说“花将萎,方为有趣。”

日本的“无常”史

作者多次试图从亲鸾、西行、鸭长明、吉田兼好、松尾芭蕉等人身上找到一以贯之的特质。纵观全书,可以说这种特质就是日本人对于无常的思考所引发的“枯寂”、“冷寂”的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

日本人为何提倡“断舍离”?日式建筑与服饰为何多喜简约?日本文学、影视作品为何多有留白?

如果将西方的审美情趣比作艳丽的玫瑰,那么日本的审美情趣便是插在陶器中的一株枯草。

作者:(日)藤田正胜 译者:李濯凡

藤田正胜,生于1949年,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专攻哲学、日本哲学史。

著有《年轻的黑格尔》《为了学习日本近代思想的人们》《西田几多郎的思索世界——从纯粹经验到认识世界》《西田几多郎——生存与哲学》《哲学的启发》《新版西田几多郎全集》《田边元哲学选》等。

浏览 1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