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的視界

联合创作 · 2023-10-12 17:34

本書是約翰•伯杰的代表性文集,就涵括的時間範圍、書寫類型和陳述主題而言,都是最廣泛的一本。鎖定這本文集的關懷主題,則能對他作品的發展脈絡有所理解。

讓我們清楚看出,是哪些力量在背後驅動他的大多數作品,不管是哪種媒材和類型。愛與激情、死亡、權力、勞動、對時間的體驗,以及當前歷史的本質:這些貫穿本書的主題,不僅是伯杰作品的關切重點,也是當代最迫切的緊要事務。

旅行和遷徙,夢,愛與激情,死亡,做為一種行動和創作的藝術,以及語言工作和體力勞動之間的關係。與藝術作品、藝術功用,以及藝術生產工作有關的主題,為伯格的文集提供了一個自然焦點。

影響深遠的〈立體主義的時刻〉,具體示範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取向的靈活彈性、無遠弗屆,書寫的不只是布拉克、雷捷、畢卡索和葛利斯,還包括這世界在二十世紀初聚合在一種神奇的許諾感之下的那個不可思議的時刻。本書收錄了這篇文章,做為第六部〈...

本書是約翰•伯杰的代表性文集,就涵括的時間範圍、書寫類型和陳述主題而言,都是最廣泛的一本。鎖定這本文集的關懷主題,則能對他作品的發展脈絡有所理解。

讓我們清楚看出,是哪些力量在背後驅動他的大多數作品,不管是哪種媒材和類型。愛與激情、死亡、權力、勞動、對時間的體驗,以及當前歷史的本質:這些貫穿本書的主題,不僅是伯杰作品的關切重點,也是當代最迫切的緊要事務。

旅行和遷徙,夢,愛與激情,死亡,做為一種行動和創作的藝術,以及語言工作和體力勞動之間的關係。與藝術作品、藝術功用,以及藝術生產工作有關的主題,為伯格的文集提供了一個自然焦點。

影響深遠的〈立體主義的時刻〉,具體示範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取向的靈活彈性、無遠弗屆,書寫的不只是布拉克、雷捷、畢卡索和葛利斯,還包括這世界在二十世紀初聚合在一種神奇的許諾感之下的那個不可思議的時刻。本書收錄了這篇文章,做為第六部〈藝術創作〉的重點。

而有關說故事和語言的主題,在伯格的人生和作品裡,則是一種更加無所不包、更加漫射擴散的關懷。第二部〈離家〉,引介了旅行、流亡和遷徙這三個題材;這些反思在接近文集尾聲的〈未竟之路〉裡,繼續綿延。

第四部〈愛的ABC〉裡的所有文章,全都展現出伯格對藝術創作和特定畫作的關注,探討了一系列藝術家獨特的愛與激情經驗,而〈史特拉斯堡之夜〉一文,則是記錄了伯格在創作電影劇本《世界之中》時,對於激情的種種想法。

五篇素材不同、情境迥異的文章,組成了談論死亡的〈告別照〉;在每一篇裡,我們都可清楚看出,死亡不只是屬於過去――埋葬死人的永遠不是死人――也屬於現在和未來。

從文藝復興到廣島原爆,從博斯普魯斯到曼哈頓,從法國小村的木雕工匠到哥雅、杜勒和梵谷,從愛與失落的私人體驗到我們這個時代的政治大變動,這本書鼓勵我們,以如同作者般的廣度、勇氣和強烈道德感,去看待這個世界。

约翰•伯格(John Berger,1926- ),小说家,画家,艺术史家。1926年出生于伦敦。1946年从军队退役后进入Central School of Art和Chelsea School of Art in London学习。1948至1955年以教授绘画为业,曾举办个人画展。 1952年,开始为伦敦的New States man杂志撰稿,迅速成为英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批评家。此后他更有多部艺术专著和小说问世。最近30年,伯格生活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一个法国小村庄中,山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令他着迷,并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在西方,约翰•伯格被认为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艺评家、作家和公共知识分子。《每日电讯报》问:“今日,还有谁能如约翰•伯格一般,这样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看待艺术,看待艺术与时间、与景观、与社会生活呢?”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