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莱瓦拉
《卡莱瓦拉》是芬兰文化的基石,它对芬兰不同的艺术品类文学、音乐和绘画艺术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使芬兰文化上升到目前这样高的水平,而且它的影响还在继续,将经久不衰。 目前《卡莱瓦拉》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中国从前也翻译出版过这部史诗,但不是从芬兰文直接译介的,而是从英译本转译的。现在将要展现在中国读者面前的这部芬兰民族史诗则是首次从芬兰文直接译成中文的。
一百多年前,一位身穿农民服装的芬兰学者,身挎陈旧的背包,肩挂猎枪,手中拄着拐杖,纽扣上别着一支笛子,嘴里叼着烟管,旅行在芬俄交界的卡累利亚地区。他就是芬兰著名民族史诗《卡莱瓦拉》的收集及编纂者——埃利亚斯·伦洛特(EliasLnnrot 1802—1884)。他深入到劳动人民中间,采集古代民间诗歌,并决心把这些民歌经过加工整理后再介绍给广大人民群众:
我的渴望逼着我,
我的智力催着我,
我得开始我的歌唱,
我得开始我的吟哦,
我要唱民族的歌曲,
我要唱人民的传说。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伦洛特终于把搜集来的民歌,编成一部具有统一情节的史诗《卡莱瓦拉》。这部史诗最初发表于一八三五年,包含三十二篇诗,一万二千零七十八诗行。一八四九年在大量新材料的基础上又发行了第二版,扩充到五十篇,共有二万二千七百九十五诗行。民族史诗《卡莱瓦拉》的诞生,使芬兰文学跻入世...
一百多年前,一位身穿农民服装的芬兰学者,身挎陈旧的背包,肩挂猎枪,手中拄着拐杖,纽扣上别着一支笛子,嘴里叼着烟管,旅行在芬俄交界的卡累利亚地区。他就是芬兰著名民族史诗《卡莱瓦拉》的收集及编纂者——埃利亚斯·伦洛特(EliasLnnrot 1802—1884)。他深入到劳动人民中间,采集古代民间诗歌,并决心把这些民歌经过加工整理后再介绍给广大人民群众:
我的渴望逼着我,
我的智力催着我,
我得开始我的歌唱,
我得开始我的吟哦,
我要唱民族的歌曲,
我要唱人民的传说。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伦洛特终于把搜集来的民歌,编成一部具有统一情节的史诗《卡莱瓦拉》。这部史诗最初发表于一八三五年,包含三十二篇诗,一万二千零七十八诗行。一八四九年在大量新材料的基础上又发行了第二版,扩充到五十篇,共有二万二千七百九十五诗行。民族史诗《卡莱瓦拉》的诞生,使芬兰文学跻入世界文学之林,伦洛特因而也成为对芬兰文学贡献最大的学者之一。
伦洛特出生于芬兰乌西玛省西部萨玛地区一个贫穷的乡村裁缝家庭,其父母都是普通劳动者。他家的庭院坐落在绿阴环抱的小湖岸边,诗人自幼受着这美丽自然风光的陶冶,这赋予他一种特殊的灵感。他聪敏过人,喜欢读书,但因家境贫寒曾几度辍学。后来他到海麦林纳市内一家药店当学徒工,并利用业余时间如饥似渴地攫取知识,终于在一八二二年秋考入土尔库学院学习。他在该院读书期间深得药物学教授托格伦的赏识,任其家庭教师多年。一八三二年他大学药物专业毕业后被派往卡亚瓦地区当药物总管。但是伦洛特从小对文学颇感兴趣,特别在大学期间,对民间诗歌爱不释手,再加上当时风行的浪漫主义潮流,促使他很快转移了视线,卷入到对民间诗歌的搜集和研究方面来。他认为应该把前人遗留下来的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继承下来并留传后代,因此他从一八二八年就开始采集民间诗歌,一八三三年他就整理出包括十六篇诗歌的《万奈摩宁歌集》,这应该说是史诗《卡莱瓦拉》的雏形。此外,他于一八四〇年还编选了抒情歌集《康泰莱女歌手》,内含六百五十首诗歌,内容主要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痛苦的生活及抒发对时世艰难的感叹之情。诗歌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生活气息浓厚。一八四二年他出版了《芬兰民间谚语》,一八四四年发表了《芬兰民间谜语》,一八八〇年还编写出《芬兰民间咒语》,他还有语言科研成果《芬兰—瑞典语词典》问世。早在一八五三年,他就晋升为大学芬兰语言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