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與康德

联合创作 · 2023-10-07 19:36

儒家是中國文化與哲學的主流,康德則建立了西方哲學第一個自律倫理學系統,兩者都有深刻而完整的內涵,深遠地影響了東、西方社會,至今力猶未逮。

中國傳統文化以實踐哲學為主,不長理論,西方哲學則以理論見長,實踐哲學欠缺獨立的地位,尤其是道德哲學,直到康德提出「自律」的原則,建立自律倫理學,才扭轉了情勢。康德對西方倫理學思考所造成的這種根本轉向,被稱為「哥白尼式的革命」,因而與儒家思想間形成本質上的關聯。康德從人所共有的道德意識出發說明道德的本質,儒家則主張聖人之道本乎人心,仁義道德不離人倫日用。東西方聖哲的思想,就在人最根本的道德基礎上,如電光石火般地交會,碰撞出絢麗的火花。

《儒家與康德》(增訂版)以論自律道德為主要論述的切入點,嘗試闡明康德的「自律」觀念並探討儒家孟子的自律倫理學,比較康德的「幸福」概念與儒家的義利之辯。本書自初版以來,已超過四分之一世紀...

儒家是中國文化與哲學的主流,康德則建立了西方哲學第一個自律倫理學系統,兩者都有深刻而完整的內涵,深遠地影響了東、西方社會,至今力猶未逮。

中國傳統文化以實踐哲學為主,不長理論,西方哲學則以理論見長,實踐哲學欠缺獨立的地位,尤其是道德哲學,直到康德提出「自律」的原則,建立自律倫理學,才扭轉了情勢。康德對西方倫理學思考所造成的這種根本轉向,被稱為「哥白尼式的革命」,因而與儒家思想間形成本質上的關聯。康德從人所共有的道德意識出發說明道德的本質,儒家則主張聖人之道本乎人心,仁義道德不離人倫日用。東西方聖哲的思想,就在人最根本的道德基礎上,如電光石火般地交會,碰撞出絢麗的火花。

《儒家與康德》(增訂版)以論自律道德為主要論述的切入點,嘗試闡明康德的「自律」觀念並探討儒家孟子的自律倫理學,比較康德的「幸福」概念與儒家的義利之辯。本書自初版以來,已超過四分之一世紀,在學界引發了不少討論與爭辯。「儒家與康德」這兩項跨文化的主題迄今依然是中外學界的熱門議題,值得繼續開發。

新版除原有的五篇精彩論文,又收錄作者兩篇論文:〈從康德的實踐哲學論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及〈從康德的「道德宗教」論儒家的宗教性〉,並全面更新引用資料、修訂標題與文字,以便於讀者的閱讀與引用。

李明輝

原籍臺灣屏東,1953年出生於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及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其後獲得「德國學術交流服務處」(DAAD)獎學金,赴德國波昂大學進修,於1986年獲得該校哲學博士。曾擔任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客座副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廣州)中山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目前為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合聘教授、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合聘教授。曾編輯《李春生著作集》(五冊)、《徐復觀雜文補編》(六冊)。主要著作有《儒家與康德》、《儒學與現代意識》、《康德倫理學與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當代儒學之自我轉化》、《康德倫理學發展中的道德情感問題》(德文)、《儒家思想在現代中國》(德文)、《孟子重探》、《四端與七情──關於道德情感的比較哲學探討》、《儒家視野下的政治思想》、《儒家人文主義:跨文化的脈...

李明輝

原籍臺灣屏東,1953年出生於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及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其後獲得「德國學術交流服務處」(DAAD)獎學金,赴德國波昂大學進修,於1986年獲得該校哲學博士。曾擔任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客座副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廣州)中山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目前為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合聘教授、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合聘教授。曾編輯《李春生著作集》(五冊)、《徐復觀雜文補編》(六冊)。主要著作有《儒家與康德》、《儒學與現代意識》、《康德倫理學與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當代儒學之自我轉化》、《康德倫理學發展中的道德情感問題》(德文)、《儒家思想在現代中國》(德文)、《孟子重探》、《四端與七情──關於道德情感的比較哲學探討》、《儒家視野下的政治思想》、《儒家人文主義:跨文化的脈絡》(德文)、《儒學:其根源與全球意義》(英文),譯作有H. M. Baumgartner的《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導讀》、康德的《通靈者之夢》、《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未來形上學之序論》及《道德底形上學》。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