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教程

联合创作 · 2023-10-03

本书为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领域第一本教材。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介绍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的相关专业知识及研究方法。包括古文字考释、古文字与上古音、古文字与古汉语词汇、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整理、古文字工具书与数字化资源等五大专题,下编大致按书写载体和时代分类,每一类选取若干原 始材料进行读解,涉及商周甲骨文、商周金文、战国简帛、秦汉简帛、战国秦汉金文、玺印封泥陶文及其他文字等。本书适合中等以上文化程度、对古文字已有初步了解并有学习意愿的读者,包括文史哲专业本科生,硕士生,本学科拟考研的学生,书法爱好者等。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1月20日,是复旦大学直属的实体性研究机构,被学校认定等同于重点研究基地,列入“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系列,2014年入选首批“2011协同创新计划”协同单位,2021年入选第一批由中宣部、教育部、国家语委等八部委共同启动实施的“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创新平台建设单位。中心下设“先秦秦汉出土文献”、“敦煌文献”两个研究室,中心主任为刘钊教授。中心成立以来,积极配合国家文化战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获得国家及省部级重要奖项20余项、各级各类科研资助6000余万,是复旦文科目前人均获得奖项、项目、科研资助最多的研究机构。

中心现有研究人员18名。其中复旦大学杰出教授1名,4名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上海“领军人才”1名,上海“海外领军人才”1名,上海“东方学者”1名,上海“曙光计划...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1月20日,是复旦大学直属的实体性研究机构,被学校认定等同于重点研究基地,列入“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系列,2014年入选首批“2011协同创新计划”协同单位,2021年入选第一批由中宣部、教育部、国家语委等八部委共同启动实施的“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创新平台建设单位。中心下设“先秦秦汉出土文献”、“敦煌文献”两个研究室,中心主任为刘钊教授。中心成立以来,积极配合国家文化战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获得国家及省部级重要奖项20余项、各级各类科研资助6000余万,是复旦文科目前人均获得奖项、项目、科研资助最多的研究机构。

中心现有研究人员18名。其中复旦大学杰出教授1名,4名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上海“领军人才”1名,上海“海外领军人才”1名,上海“东方学者”1名,上海“曙光计划”3名,上海“社科新人”1名。

近五年来,中心3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首届“冷门绝学”团队项目等重大项目,另各级各类项目50余项。2021年中心开始承担由中宣部等八部委共同实施的“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第一批资助项目16项,第二批资助项目8项。

中心团队始终坚持面向学科前沿,产出标志性成果。近五年来,中心团队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第15届哲社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上海市第14届哲社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1项,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1项,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二等奖1项,全国哲社科规划办评选的首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奖4项,罗常培语言学奖一等奖1项,吕叔湘语言学奖二等奖1项,宋云彬古籍整理青年奖1项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奖项近二十项。

中心教师团队承担了复旦大学古文字强基班的专业培养工作,包括开设古文字强基计划本科生课程,担任任重书院本科生强基班导师,指导多位本科生获得复旦大学科创项目等。

中心坚持完善导师制度,鼓励学生扩展视野,参与科研项目,强调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型一流人才,并重视培养他们作为古文字人才储备军的使命感。中心现有在读博士生31人,硕士生23人,强基计划本科生36人,已毕业硕博士研究生百余人。毕业生多在高校、文博、出版等相关领域工作,不少人已成为业内领导或骨干。近期由中心学生研发的“缀玉联珠”甲骨缀合信息库已正式上线,是目前海内外最好的缀合信息库,为新华网、央广国际在线、团中央微信号、《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30余家媒体报道。中心的培养模式及教学成果已成为业界标杆。

2023年5月,在上海市人社局开展的“2022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评选中,中心青年团队荣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是本年度复旦获奖团队中唯一的文科团队。

浏览 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