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生活的变革 : 一个中国村庄

联合创作 · 2023-09-12 08:44

新中国成立后,乡村私人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爱情还是亲情,自由还是服从,个体如何在转型社会中抉择?

美国亚洲学会中国研究列文森图书大奖获奖作品

阅读当代中国乡村的情感与道德世界,理解私人生活背后的社会变迁

-----------------------------------------------------------------------------------------------

本书是以东北的下岬村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纵观下岬村这一本土道德世界的变化、农村青年择偶过程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的各种细节、家庭财产分割过程中三种相互关联的习俗沿革以及在彩礼上体现出来的巨大变化等,讨论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的出现与发展和国家在私人生活的转型以及个人主体性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农民的私人生活经历了双重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核心在于个人...

新中国成立后,乡村私人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爱情还是亲情,自由还是服从,个体如何在转型社会中抉择?

美国亚洲学会中国研究列文森图书大奖获奖作品

阅读当代中国乡村的情感与道德世界,理解私人生活背后的社会变迁

-----------------------------------------------------------------------------------------------

本书是以东北的下岬村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纵观下岬村这一本土道德世界的变化、农村青年择偶过程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的各种细节、家庭财产分割过程中三种相互关联的习俗沿革以及在彩礼上体现出来的巨大变化等,讨论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的出现与发展和国家在私人生活的转型以及个人主体性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农民的私人生活经历了双重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核心在于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兴起。基于此,作者反思了中国近现代以来农村情感生活、亲属关系等私人世界的发展与变迁,与国家对于私人生活领域的巨大推力。

-------------------------------------------------------------------------------------------------

这部杰出的乡村民族志探讨了此前从未被讨论过的议题:中国农民家庭生活中的个体性与情感生活。1970年代的中国东北,阎云翔教授曾在当地某村庄做了7年农民,并于1989年以训练有素的人类学家身份回到那里,开始了为期十余年的考察。他以当地人的视角,描绘出普通村民丰富、细腻又微妙多变的精神世界。从社会关系、家庭财产,赡养老人等公共性议题,到风流韵事、计划生育、性等隐私问题,本书都有所展现。

阎教授将一部当代中国农村复杂的、流动的心态史和行为史,呈现在我们面前。

——列文森奖获奖辞(列文森奖推选委员会:裴宜理、胡缨、戴安娜•里拉)

阎云翔,1954年生,师从著名学者张光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类学教授,2007年受聘于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主要讲授“文化人类学”课程。著有《礼物的流动》《私人生活的变革》《中国社会的个体化》等著作。其中,《私人生活的变革》曾获美国亚洲学会列文森奖。

龚晓夏(译者),1956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硕士,哈佛大学社会学系博士。长期在美国从事教学、研究、媒体工作。

浏览 1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