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场景及隐喻

联合创作 · 2023-10-09 10:04

特纳在本书所写的各篇文章不仅能人类学家感兴趣,而且包括精神病学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神学家、宗教社会学家以及文学和戏剧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内的从事各领域研究的学者也会对本书感兴趣。

作为这一领域最富想象力的评论家之一,特纳又以其浓重绚丽的笔墨在象征人类学界书写下了崭新的一页。特纳在本书中旁征博引,其中包括理查兹和列维-斯特劳斯等人的观点,但是他的视角却是独一无二的,他甚至创造了一些独特的术语用来表达一些关键性的概念并展开极具说服力的分析和论证……本书收绿的7篇文间不但涵括了特纳目前在墨西哥和欧洲从事研究所收集到的资料,而且还包括心理学、诗歌、宗教文学,历史学等领域大量的材料,因此是一部内容丰富,思维缜密、极富理论性并且给人以重大启发的著作。

维克多·特纳(1920-198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当活跃和多产的人类学家。他在恢复人们对比较宗教学的兴趣及开创“符号人类学”的研究方面扮演了主要的角色,是与格尔兹(Clifford Geertz)分庭抗礼的象征人类学家。 特纳于1920年出生于苏格兰。1950年4月离开罗得西亚-利文斯通社会学研究所(Rhodes-Livingstone Institute for Sociological Research)之后,他在曼彻斯特大学担任讲师职务,一直到1963年。不过他著述最丰的那几年是在美国度过的:最早是在斯坦福大学,然后在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最后是在弗吉尼亚大学。1983年他在弗吉尼亚大学逝世。其代表作有:《一个非洲社会的分裂与延续》(1957)、《符号森林》(1967)、《苦难的鼓声》(1968)、《仪式过程》(1969)、《戏剧、场和...

维克多·特纳(1920-198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当活跃和多产的人类学家。他在恢复人们对比较宗教学的兴趣及开创“符号人类学”的研究方面扮演了主要的角色,是与格尔兹(Clifford Geertz)分庭抗礼的象征人类学家。 特纳于1920年出生于苏格兰。1950年4月离开罗得西亚-利文斯通社会学研究所(Rhodes-Livingstone Institute for Sociological Research)之后,他在曼彻斯特大学担任讲师职务,一直到1963年。不过他著述最丰的那几年是在美国度过的:最早是在斯坦福大学,然后在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最后是在弗吉尼亚大学。1983年他在弗吉尼亚大学逝世。其代表作有:《一个非洲社会的分裂与延续》(1957)、《符号森林》(1967)、《苦难的鼓声》(1968)、《仪式过程》(1969)、《戏剧、场和隐喻》(1974)等。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