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地圖的旅行

联合创作 · 2023-10-04 04:25

馬奎斯最喜歡的作家格雷安.葛林的旅遊名作

一場宛如跌落地圖之外的旅程,處處驚險卻奇異無比!

非洲,被上帝遺棄的黑色大陸,

墮落、殘暴、卑微、晦暗、野蠻、荒蕪,是被深深烙印的符號!

幾世紀以來,多少探險家、文學名家都視她為冒險天堂,

他們用雙腳行旅,用心眼去凝視,也用筆書寫著她。

在這兒,永遠有未完的故事等待著被訴說下去。

二十世紀的文學大家格雷安.葛林筆下的經典旅遊作品《沒有地圖的旅行》,訴說的是屬於一個沒有地圖標記的國度,賴比瑞亞的故事。

一場買不到地圖當導引的奇異旅程

一九三五年,格雷安.葛林在表妹陪同下,徒步旅行賴比瑞亞。葛林對這趟旅程沒有絲毫概念,但他還是懷著忐忑恐懼的心情上路。

賴比瑞亞,位於非洲西南角,往上接鄰法屬幾內亞與獅子山,全境幾乎完全被森林所覆蓋,過去從未做過妥善的地圖測量,就連要找份資料概略了解這個國家的地理樣貌都是奢望。唯一市...

馬奎斯最喜歡的作家格雷安.葛林的旅遊名作

一場宛如跌落地圖之外的旅程,處處驚險卻奇異無比!

非洲,被上帝遺棄的黑色大陸,

墮落、殘暴、卑微、晦暗、野蠻、荒蕪,是被深深烙印的符號!

幾世紀以來,多少探險家、文學名家都視她為冒險天堂,

他們用雙腳行旅,用心眼去凝視,也用筆書寫著她。

在這兒,永遠有未完的故事等待著被訴說下去。

二十世紀的文學大家格雷安.葛林筆下的經典旅遊作品《沒有地圖的旅行》,訴說的是屬於一個沒有地圖標記的國度,賴比瑞亞的故事。

一場買不到地圖當導引的奇異旅程

一九三五年,格雷安.葛林在表妹陪同下,徒步旅行賴比瑞亞。葛林對這趟旅程沒有絲毫概念,但他還是懷著忐忑恐懼的心情上路。

賴比瑞亞,位於非洲西南角,往上接鄰法屬幾內亞與獅子山,全境幾乎完全被森林所覆蓋,過去從未做過妥善的地圖測量,就連要找份資料概略了解這個國家的地理樣貌都是奢望。唯一市面上能找得到的兩份比例尺過大的地圖,一份由英國參謀部印行,這份可謂公開招認它的無知,地圖上賴比瑞亞多數領土呈現空白,上頭的虛線顯示僅屬臆測的河流走向;另一份由美國戰爭部印行,它則似乎在召告人類的想像力可以完全地天馬行空。

在這樣一個國家,旅行的唯一方式是查出下一個村莊或城鎮的名字。

下一個地方是哪裡?

在這兒,所謂的「路」,是濃密森林裡寬僅一呎的小徑,更具興味的是,一個人只要延著小徑走,就可以跨越一座大陸。西方文明的時間感在此地並不存在,腳程成了距離的量尺;只有旅行到這個村落,才知道下一個旅遊地是哪裡?對於葛林而言,他們跋涉過一個村莊又一個村莊,從這個村落穿越那個村落,他發現山丘、溪流、集會堂、打鐵工坊、天黑時有人會提煤塊到各村民家供取火、在茅屋間走動的牛羊牲畜……是這些村莊共有的景象,然而,又沒有任何村莊是真的一模一樣。此地的財富與快樂無需外求,屬於大自然的棕櫚仁遍地皆是,而他們的快樂和笑聲則似乎是大自然中最勇敢的元素;這裡的人對小孩非常溫柔,大人們之間也用一種低調且不言自明的溫和方式相互對待。

隨著旅程的推進,葛林訝異於西方文明的偏執與價值觀在這地方是多麼容易被放下。

回想在殖民保護地的獅子山市集眼見原住民的勞苦景象,葛林還犀利地批判:「當西方社會在吶喊”勞工大團結”的口號的同時,獅子山的鐵路工人每天卻只能領到六便士的工錢,連糊口都難,又有誰看到這些滿口勞工大團結的人士為此罷工抗議?在這裡,文明依然是以壓榨的形式存在。我們又憑什麼假裝自己是在談整個世界?」

然而,行走在賴比瑞亞的村落間,葛林那”旅人”的焦慮與不安,也慢慢轉換成隨遇而安。如書中有一段描述卡車從凱拉渾出發以後,原以為時間和行程的進行都能如預期順利,一路到達蒙羅維亞,經過四個星期的折騰,葛林人還在賴比瑞亞境內某個連聽都沒聽過的地方……事情開始變得複雜了……那是一種缺乏經驗的旅人感受到的焦慮,它造成的無謂的壓力也使得挑夫們對葛林失去了信任感。「後來我才學會對一切不要那麼在乎,就只要一直往前走,走夠了就停下來休息……」

沿途的旅程中,葛林撿拾各種線索,那可能是某種記憶,或某種痛苦……非洲好像在告訴葛林:「你無法逃避非洲,它無處不在,它爬在牆上,從門口飛入,在草堆裡沙沙作響,你沒法回頭也沒法忘記,所以,不如就好好凝視它吧!!!」

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

出生於一九O四年。牛津大學貝列爾學院(Balliol College)畢業後,在《泰晤士報》(The Times)擔任助理編輯四年。他出版的第四本小說《伊斯坦堡列車》(Stamboul Train)使他聲名大噪,隨後他在一九三五年進行跨越賴比瑞亞的探險壯遊,並將所見所聞描繪在《沒有地圖的旅行》一書中。返回倫敦以後,獲《旁觀者》(Spectator)雜誌聘請擔任影評人。一九二六年時,葛林被正式接受為羅馬天主教會一份子,並在一九三八年赴墨西哥訪查報導當地的宗教迫害情況。他將探訪結果撰寫成《不法之途》(The Lawless Roads)一書,後來又根據那次的閱歷寫出著名小說《權力與榮耀》(The Power and the Glory)。葛林在一九三八年出版《布萊頓棒棒糖》(Brighton Rock),一九四...

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

出生於一九O四年。牛津大學貝列爾學院(Balliol College)畢業後,在《泰晤士報》(The Times)擔任助理編輯四年。他出版的第四本小說《伊斯坦堡列車》(Stamboul Train)使他聲名大噪,隨後他在一九三五年進行跨越賴比瑞亞的探險壯遊,並將所見所聞描繪在《沒有地圖的旅行》一書中。返回倫敦以後,獲《旁觀者》(Spectator)雜誌聘請擔任影評人。一九二六年時,葛林被正式接受為羅馬天主教會一份子,並在一九三八年赴墨西哥訪查報導當地的宗教迫害情況。他將探訪結果撰寫成《不法之途》(The Lawless Roads)一書,後來又根據那次的閱歷寫出著名小說《權力與榮耀》(The Power and the Glory)。葛林在一九三八年出版《布萊頓棒棒糖》(Brighton Rock),一九四零年他成為《旁觀者》雜誌文學編輯。次年,他開始為英國外務部服務,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三年間被派駐於獅子山。這個駐外經驗後來構成《物質的核心》(The Heart of the Matter)的背景脈絡,該小說的場景即設定在西非地區。

葛林除了出版過多部小說,還完成數部短篇小說集、四本旅行見聞錄、六部劇本、三本自傳——《某種人生》(A Sort of Life)、《遁逃的方式》(Ways of Escape)和遺作《我所獨有的世界》(A World of My Own)——、兩本傳記,以及四本童書。他也寫過數以百計的散文、影評及書評,其中一部分撰述集結成《思索》(Reflections)、《黑暗中的早晨》(Mornings in the Dark)等文輯。他的許多長篇及短篇小說都被拍成電影,而《黑獄亡魂》(The Third Man)則是專為電影創作而寫成的作品。葛林以其傑出成就獲英王授予功績勛章(Order of Merit),並獲頒皇家榮譽勛爵(Companion of Honour)封號。在一九九一年四月,告別多采多姿的人生舞台。

>>>徐麗松

台大外文系畢,旅居法國多年,攻讀語言學與跨文化研究。經常穿梭於藝術、文化、歷史、音樂、美酒及各國名川百岳間,喜愛鑽研語言學理論,也樂於翻閱各國童書繪本。譯作甚多,近來則與恐龍特別有緣,譯有多部探討恐龍的電視影片。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