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绝响 : 十大行书名帖和它

联合创作 · 2023-09-13 00:42

东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都城洛阳。文士们卷着尘土从四面八方飞奔而来,只为一睹太学里新刻的《熹平石经》风采。一时之间,洛阳城万人空巷,太学门口聚集了上千辆马车,道路为之堵塞。《熹平石经》刻的是儒家七部经典,由当时粉丝最爆的书法家蔡邕负责书写。

差不多就在《熹平石经》刻出来的同时,一位来自西北的狂士,名叫赵壹,他写下了一篇鄙视当时学子们熬夜忘食学习书法的奇文。在这篇文章中,他有些讽刺地说,时人为了学好书法,废笔废墨无度,唇齿常常带黑,衣领简直是漆黑的皂布,友朋相聚,伸指就在墙上或地上刮来画去地演示探讨,以至于指甲外露,血迹斑斑……

这是距今1800多年的时代里,中国人对于书法的风雅往事。不过,今天的人飞往几千里之外看展,还有很多人会说“我梦里都在练字”,这1800年的前后,无论是喜欢看还是喜欢写,对书法的那份热情其实并没有变多少。

中国书法到底...

东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都城洛阳。文士们卷着尘土从四面八方飞奔而来,只为一睹太学里新刻的《熹平石经》风采。一时之间,洛阳城万人空巷,太学门口聚集了上千辆马车,道路为之堵塞。《熹平石经》刻的是儒家七部经典,由当时粉丝最爆的书法家蔡邕负责书写。

差不多就在《熹平石经》刻出来的同时,一位来自西北的狂士,名叫赵壹,他写下了一篇鄙视当时学子们熬夜忘食学习书法的奇文。在这篇文章中,他有些讽刺地说,时人为了学好书法,废笔废墨无度,唇齿常常带黑,衣领简直是漆黑的皂布,友朋相聚,伸指就在墙上或地上刮来画去地演示探讨,以至于指甲外露,血迹斑斑……

这是距今1800多年的时代里,中国人对于书法的风雅往事。不过,今天的人飞往几千里之外看展,还有很多人会说“我梦里都在练字”,这1800年的前后,无论是喜欢看还是喜欢写,对书法的那份热情其实并没有变多少。

中国书法到底是什么鬼?或许今日的答案五花八门,比如,时髦的说法会称,这是“美”,是“艺术”,是浓缩了传统文化的“哲学”。其实,按照1800年前的大师蔡邕的定义,书法,应该是“放松”,他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怀抱”,辞典里的定义是人胸部和手臂向前怀抱的空间,这里的“散”,其实就是说胸腔里那口闷气一松,心事那么一放,所谓“放松”而已。

“放松”的反面,是“紧张”。紧张,是个很“丧”的词,但很难说不是中国人的常态甚至是宿命。往古代看,有文字狱,有每隔几代人就到来的战乱与奔逃,有医学条件低下的老病和死亡;在现代,“996”、房价、消费以及变化飞快里不确定的未来,这些糟心事孵出各式各样的焦虑,本身就是让心里不快的“紧张”。

但是,紧张的中国人又是深谙调剂的种族。“偷得浮生半日闲”,这里的一个“偷”,正是一种调剂,更是种大智慧,无论何时,诗意田园,云淡风清,围绕隐居的采采菊花、看看南山、观观盆鱼乃至静听松涛、蝉鸣、泉流乃至宁静村落中的驴子叫,才是撩动中国人神经最敏感的那根弦。放松,以及对放松的追逐,才是中国人生存哲学的底色。

古人挥毫完毕,常常落上“戏墨”“涂鸦”之类的款,这乍看起来可能有些不正经,但实际上却很符合孔夫子对书法的主张。2500多年前,孔子就认为书法是君子必习的“六艺”之一,对于“艺”这件事,他老人家的主张是君子“游于艺”,这个“游”,在古字里是鱼儿游的“游”,《庄子》里说,鱼儿是“从容出游”,这正是鱼的快乐。从这里看,蔡邕说书法是一种“放松”,实际和孔夫子的观点是同一主旨。

在汉字的所有书体中,行书是叫人写和看都很轻松的字体,因为它不似草书那样有着不易认读的高冷范,又不像楷书那般一不小心就因为求规矩而落入僵硬死板的陷阱,它因自己“行云流水、秾纤间出”的调调,更容易让一颗颗渴望放松、排遣和抒发的心灵“成瘾”。

《寂静的绝响——十大行书名帖和它们背后的故事》正是一部向行书爱好者普及行书知识的著作。

该作重新评定了“中国十大行书”,并对这些帖子做了笔法、创作者、创作背景以及鉴藏相关的立体解读,以形象生动的图片式讲解,配以丰富的趣味知识,以新闻“特稿式”的写作方法成篇,让读者一口气刷完十大名帖,秒变书法鉴赏的科班成员,让不练字也可以学书法,成为可能。在成书上,全书还特邀了金陵著名琴师姜鹏先生为本书抚琴,一帖一曲,一共十曲,所选之曲,其意贴近书帖,力图让琴音与书道共情,令阅读更添雅韵柔情。读者只消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便可适时聆听这些曲子,同时,本书还提供了十大名帖的高清图片可供在线观摩。

尹飞卿,号介山,1988年生,云南人。精赏鉴,略能画,偶为铁笔,弱冠时曾橐笔于报馆,2018年创办天南字馆,授笔法,从学者近千人。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